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幼儿缺钙易患骨质疏松,容易骨折B在加油站应该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C缺乏维生素C会患夜盲症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用作调味品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A剪断烛芯隔离可燃物B吹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隔绝氧气D用湿抹布熄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3X、Y、Z是三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图。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Y为O2,则X和Z可分别为CO和CO2B若Y为C,则X和Z可分别为CO2和COC若Y为H2O2,则X和Z可分别为H2O和O2D若Y为Fe,则X和Z可分别为Ag和Cu4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保护气C氧气用于气割金属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6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戊反应前的质量/g2453715反应后的质量/g0a32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等于21B该化学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C丙可能为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和戊的质量比为2:17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2BOCHeDCO8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B守恒观: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1g氧化镁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9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花香四溢D钻木取火1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块状固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2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将隔夜的白开水倒掉B用淘米水浇花C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13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BCD14已知化学反应:X+YSO4 = 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金属铁BY一定是金属铜C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D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15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_, C_。(2)、要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图1的_(填编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红用家里的小针筒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2所示),用该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_(填序号)。节约药品用量 能完全消除废液排放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产生的气体不含任何杂质(4)、用氯酸钾法制取氧气时,缺少的仪器是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仅缺少上述提到的仪器,还缺少棉花,没有棉花这种用品会引起的后果是_。(5)、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用图3装置可以代替H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端导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加热15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为15.2克,求:(1)生成的氧气_g;(2)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生成氧气的质量_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水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胡椒、花生油、面粉、白糖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2)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是_(写名称)。(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在t2C时,甲的溶解度为_,把30g甲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克。把N点甲的溶液转化为M点溶液的方法(写一种)_。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C降到t2C,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要配制等质量t3C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多是_。配制过程中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会造成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偏大”或“偏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该选项错误;B、在加油站应该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该选项正确;C、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该选项错误;D、亚硝酸钠是剧毒物,不能代替食盐使用,该选项错误。故选B。2、D【详解】A、将烛芯剪去属于消除可燃物灭火,对应正确;B、扇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对应正确;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D、湿抹布盖火,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错误。故选D。【点睛】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D【解析】A、若Y为O2,则碳不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带入图示合理,故A正确;B、若Y为C,则碳不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带入图示合理,故B正确;C、若Y为H2O2,过氧化氢分解可以生成氧气和水,水通电可以生成氧气,带入图示合理,故C正确;D、若Y为Fe,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Ag和Cu,故可以采用铁和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制得两种金属,但由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所以无法由银制得铜,故D不正确。故选D。4、C【详解】A、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不会有氧气这种物质,故A错误;B、纯净物中只有一种构成微粒,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不会有氧分子,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物质的组成是用元素来描述的,而氧化物是一种物质的类别,高锰酸钾、氯酸钾都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5、D【详解】A. 酒精用作燃料需要发生化学(燃烧)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 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C. 氧气用于气割金属是利用氧气能助燃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6、D【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4g-0g=24g,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故丙是催化剂或未参与反应;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20g- 7g=13g,故丁是生成物;反应前后戊的质量减少了15g-10g=5g,故戊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为a=24g+5g+3g+7g+15g-3g-20g-10g=21g;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等于21,不符合题意;B、生成物有乙、丁两种,该化学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是催化剂或未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丁和戊的质量比为13g:5g=13:5,符合题意。故选D。7、C【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详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表示氢气这种物质和一个氢气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故A错误;B、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B错误;C、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物质,故C正确;D、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D错误。故选C。8、B【解析】A、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故A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2Mg + O22MgO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24g镁与17g氧气不能前后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41g,故B错误;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D正确。故选B。9、D【解析】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滴水成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0、B【详解】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选项A错误;B、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