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毛庆祥 刘林 译 王景阳 审校 (235)文章已被阅读 866 次添加时间:2005/07/01 06:29am添加者:山东麻醉论坛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2004-03235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本质上与“伤害感受性疼痛”有所不同。伤害感受性疼痛由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介导)并沿固定的通路传递电化学冲动到达较高级的背角中枢而引起,其传入有害冲动的调节发生在脊髓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则与之相反,其出现可提示体内已有神经组织损害,虽没有固定的通路,但原先存在的通路可能已遭损坏。受损神经元或高级神经元的自然放电,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这些改变可以持续很久。尽管伤害感受性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上述的基本不同,但各自分担着某些传导、传递和调节生理进程方面的工作。 伤害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有害冲动,与非伤害性感受器的传递不同。伤害感受器传递有害冲动有两个特点:刺激阈值比非伤害感受器者高;有“致敏”可能。致敏是指刺激阈值降低而对该刺激的反应程度增加。末梢伤害感受器和中枢伤害感受器都可能被致敏。 关于中枢致敏或背角神经元反应上调已有较多的描述。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和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和神经激肽A)的释放分别激活AMPA和NK-1受体。这些受体的激活可为NMDA受体激活作准备。NMDA受体激活可以耦联释放第二信使,从而引起脊髓背角内广动力范围型神经元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激发加大和持续时间增加,激发阈值降低和感受区域扩大,其影响可引起长时间强化,从而导致慢性疼痛状态的产生1。 目前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已有较多,本文从疼痛发生机理出发,探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较适宜药物。采用抑制末梢和(或)中枢致敏的药物,以及调节下行抑制系统的药物,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下文将可能有效的药物进行机械分类,期望对大量模糊的认识得到进一步了解。 1 抑制外周致敏的药物 除新颖的膜稳定剂oxcarbazepine外,多数属于较为古老的药物,藉其通过某种方式影响钠通道,同时伴以其它电生理镇痛机制而生效。 1.1 苯妥英钠通过改变钠、钙、钾离子流过各自的通道而稳定细胞膜。有报道苯妥英钠可刺激纤维母细胞,从而引起牙龈增生、叶酸缺乏和维生素K、D缺乏性贫血和神经病变,还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引起高血糖症。苯妥英钠如同其它膜稳定剂一样,可引起多毛症、共济失调、复视和恶心呕吐等合并症2。 1.2 卡马西平通过改变钠、钾离子流而稳定细胞膜。有趣的是,其结构与古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imipramine)相似,是当前被重用的一种膜稳定剂,但有可能引起严重副反应,如肝功能障碍和全血细胞血质失调。因此,在使用卡马西平时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检查。卡马西平还可引起共济失调、皮疹、镇静、复视和恶心2。 1.3 Oxcarbazepine一种新颖的膜稳定剂,减缓钠通道的恢复速率,限制反复激发末梢神经元,也影响高阈值的N型和P型钙通道;通过谷氨酸传递的减少可抑制中枢高敏3。Oxcarbazepine的结构与卡马西平相关,属酮基类似物,但两者的药物代谢是不同的。Oxcarbazepine通过细胞溶质酶代谢而形成一水化物衍生物,具有药理活性,但已不引起酶诱导。卡马西平通过氧化形成环氧化物,其副作用与此有关3。Oxcarbazepine用于疼痛治疗的研究,目前尚未获得FDA认证。零星的报道指出,Oxcarbazepine用于疼痛治疗是有效的,病人容易耐受,副反应较小,因此引人关注。 1.4 拉莫三嗪(lamotrigine)通过阻断电压门控钠通道而抑制末梢神经元致敏,也通过减少中枢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乙酰胆碱和-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而抑制中枢超敏化。具有皮疹副作用,发生率为5%,采取缓慢滴注用药可降低其发生率。有些病人的皮疹并不集结,是否能继续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较严重的并发症有发热、关节痛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罕见的并发症有Stevers-Johnson综合症。当拉莫三嗪与丙戊酸(valproic acid)合用时,皮疹发生率降低。其它与拉莫三嗪相关的副反应有头痛、恶心、呕吐、复视和共济失调4。拉莫三嗪与某些药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合用时,酶诱导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加速。因此,在合用时拉莫三嗪剂量需加大。丙戊酸减慢拉莫三嗪的代谢,因此其剂量可减少。 1.5 托吡酯(topiramate)是新型膜稳定剂,影响末梢神经致敏,明显影响电压门控式钠通道,也有中枢作用,其机理为:影响谷氨酸盐的传递;通过与非苯二氮卓类受体的相互作用,增强GABAA受体作用。托吡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有前途的,但许多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结果是相反的,且可引起体重减轻。托吡酯用于治疗偏头痛可能是有效的。有关托吡酯的适应症问题正在研究之中。 1.6 美西律(mexiletine)美西律与利多卡因属同类药,与局麻药一样会影响钠通道,但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结果是多样的或令人失望5,且有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美西律总剂量不应超过10mg/kg,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人最为适应。美西律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提倡先使用局麻药静脉持续输注治疗,然后将口服美西律作为后续治疗的一种方法。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中,施行局麻药治疗已有很长的历史,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或2-氯普鲁卡因(2-choloroprocaine)6。目前对大量静脉局麻药的治疗,尚未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因此,在治疗中需要监测局麻药毒性,特别对中枢神经系统毒需要严密监测,常见的症状有口干、不孕和眩晕。对已服用妥卡尼(tocainide)治疗的病人,如果再使用妥卡尼静脉滴注,待达到镇痛程度时常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间质性肺炎副作用。因此,有人推荐采用美西律较好。 1.7 经皮吸收利多卡因贴剂(5)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可称满意。贴剂大小为1014cm2 ,内含水化利多卡因700mg。可根据病人疼痛面积的大小,剪下相同面积的贴片再予使用。只能用于完整的皮肤,以防止全身血药水平过高。每日最多使用3次贴片,每贴12h后,需停用12h后再贴。贴剂中的利多卡因可穿透表皮至真皮层,通过阻滞钠通道,降低受损传入神经活动,达到镇痛效果,但不伴有感觉迟钝或感觉缺失。许多病人对正常的刺激如触摸或温度,不致引起疼痛,但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则可能引起异常的疼痛反应。因此贴膜本身对这类病人也可能成为机械刺激源。贴片中的利多卡因吸收入血的量,与贴片的应用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有关。按上述用药方法,约有3%2%的利多卡因被吸收入血。最高的利多卡因血药水平可达0.1g/ml。利多卡因贴剂的副反应很少,故病人容易很好耐受。最常见的副反应是皮疹(5.7%),但多数属轻微,且为时短暂。利多卡因贴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展7。 2 下行抑制性输入的调节药 下行抑制性输入的调节药即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杂环类抗抑郁药(heterocyclics)、5-羟色胺特异性重吸收抑制药(serotonin-specific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和锂药。 2.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是临床最常用的古老抗抑郁药,由三个环组成,置换反应发生在中间环。杂环类抗抑药是第二类较古老的抗抑郁药,结构中不含三环。三环类药和杂环类药的镇痛和抗抑郁效应是通过阻断突触前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获得。SSRIs是新颖抗抑郁药,副作用相对较轻,用于治疗抑郁症无疑一个巨大进步,但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则相对较差8。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已证明无效。抗抑郁药用于疼痛治疗,最好只限用于心理健康的病人。锂药在预防偏头痛方面的效果一般较好,但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则甚小。 2.2 与对杂环类抗抑郁药的研究,目前对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研究较为透彻,但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神经痛都认为是有效的。TCAs结构上的母体化合物叔胺基被代谢成季胺后,其副反应减少。如阿米替林被代谢为甲阿米替林(nortriptyline);丙米嗪(imipramine)代谢为地昔帕明(desipramine)后,其副反应都比其母体化合物者为小。奇怪的是,所有三环类药物都引起镇静作用,但地昔帕明则可出现异常兴奋。因此,地昔帕明不适用于失眠症病人。 2.3 三环类抗抑郁药实质上是儿茶酚胺重吸收泵的抑制剂,并阻滞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三环类抗抑郁药的镇痛作用可在用药后即时产生,而其抗抑郁作用一般都在用药后14周才能见效。因此,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有可能采用快速滴注TCAs治疗,但快速滴注的副反应无疑会变得更明显。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达到镇痛效果的血药水平,与抗抑郁作用的血浆水平无关。病人口服TCAs后,其清除速率有个体差异性,因此,达到血药水平的变量各人也不同。有关三环类抗抑郁药应用中,欲达到镇痛作用的血药水平概念是错误的。但是,监测血浆或血药水平还是需要的,因为可以及时发现其潜在毒性。TCAs用于治疗情感障碍的剂量范围已较明确。 2.4 三环类和杂环类抗抑郁药具有一定的副反应,由此也限制了它们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常见的副反应包括口腔干燥、视觉调节障碍、便秘、尿潴留和胃排空减缓,其机理与抗胆碱能影响;抗组胺作用;1-肾上腺素能阻滞等有关。以胆碱能的影响最为常见,病人往往长时间存在口干,但可以忍受。三环类抗抑郁药禁用于闭角性青光眼病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有可能加重尿潴留,需加注意。三环类抗抑郁药最常见的副反应是镇静,继发于对H1受体的阻滞,但在长时间应用后病人可适应这种镇静,就像适应口干一样。因为其抗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有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但比较罕见,通常都发生在老年病人。其它的副反应有对光敏感、黄疸及体重增加。 3 阿片类药 阿片受体可分、和几种类型。对阿片受体的影响是由许多第二信使系统所介导,一致认为属抑制性,可增加钾离子流,或减少钙传导,从而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有关阿片类药是否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问题,至今一直存在着争议。较长时间来认为,阿片类药不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但有少数双盲法临床观察则认为采用阿片类药治疗有效9,但仅是描述性的,其资料也嫌勉强,因此不足以评估阿片类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应价值。目前认为阿片类药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可以生效,但不宜列为首选用药。 3.1 吗啡Rowbotham等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施行利多卡因和吗啡静脉输注治疗,采用随机双盲法研究,结果是利多卡因和吗啡可降低疼痛强度,缓解疼痛,值得注意的是,其异常疼痛也随之消失22。 3.2 氧可酮(Oxycodone)氧可酮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Watson等对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应用氧可酮治疗,采用随机双盲8周的交叉试验,每周增加剂量,至最大30mg/12h,结果是氧可酮可缓解所有类型的疼痛,但有一定数量病人出现便秘、恶心和镇静等副作用23。 3.3 曲马多(tramadol)是一种新型的受体激动剂,其效应强度比吗啡小1/51/10,与唛啶(meperidine)的强度相似。曲马多系通过非阿片类受体介导,抑制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重吸收,从而产生镇痛作用。曲马多的镇痛作用主要来自对儿茶酚胺泵的抑制,使用纳洛酮仅能拮抗其30%的效应。有一份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指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