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数学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函数,则()A2B4C8D162若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 )ABCD不能确定3已知点,则直线的斜率是( )ABC5D14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a3,b,A,则B()AB或CD或5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且,则( )ABCD6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 )A0B0.5C1D27若,则( )ABCD8图1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创制的一幅“勾股圆方图”(又称“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受其启发,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图形,它是由三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三角形,如图2所示,若,则线段的长为( )A3B3.5C4D4.59已知函数,其中为整数,若在上有两个不相等的零点,则的最大值为( )ABCD10如图,正四面体,是棱上的动点,设(),分别记与,所成角为,则( )ABC当时,D当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项数为的等差数列,若奇数项之和为88,偶数项之和为77,则实数的值为_12设为,的反函数,则的值域为_.13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已知+-=0,=38,则m=_.14对于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常数的取值范围是_.15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它的前项积为,且满足,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 ; 为的最大值; 使成立的最大的正整数为4031;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16函数,函数,若对所有的总存在,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向量,且,.(1)求函数和的解析式;(2)求函数的递增区间;(3)若函数的最小值为,求值.18已知向量,.()求;()若向量与垂直,求的值.19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若,求证:平面平面.20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21设(1)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解关于的不等式(R)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根据分段函数定义域,代入可求得,根据的值再代入即可求得的值【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定义域求分段函数的值,依次代入即可,属于基础题2、B【解析】根据偶函数性质与幂函数性质可得【详解】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它在上是减函数,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幂函数的性质,考查偶函数性质,属于基础题3、D【解析】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准确计算,即可求解,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可得直线的斜率,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直线的斜率公式,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4、A【解析】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可求的值,利用大边对大角可求为锐角,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知, 由正弦定理,可得,又因为,可得B为锐角,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大边对大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解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5、B【解析】由角的终边上一点得,根据条件解出即可【详解】由角的终边上一点得所以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定义,较简单.6、C【解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把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详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联立,解得A(2,3),化目标函数z2xy为y2xz,由图可知,当直线y2xz过A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z有最大值为223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7、B【解析】首先观察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因此两边同时取余弦值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所以,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的诱导公式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拼凑出,再利用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可8、A【解析】设,可得,求得,在中,运用余弦定理,解方程可得所求值【详解】设,可得,且,在中,可得,即为,化为,解得舍去),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9、A【解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的充要条件得到关于的不等式,再由为整数,可得当取最小时,取最大,从而求得答案.【详解】在上有两个不相等的零点,当取最小时,取最大,两个零点的乘积小于1,为整数,令时,满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求解时注意为整数的应用.10、D【解析】作交于时,为正三角形,是与成的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交于,同理可得,当时,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7【解析】奇数项和偶数项相减得到和,故,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知:,前式减后式得到: ,后式减前式得到 故: 解得 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关系,通过变换得到是解题的关键.12、【解析】求出原函数的值域可得出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取交集可得出函数的定义域,再由函数的单调性可求出该函数的值域.【详解】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则函数的值域为,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的定义域为,由于函数与函数单调性相同,可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因此,函数的值域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值域的求解,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明确两个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13、10【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2,又+-=0,则2=, 解得=0(舍去)或=2.则,,所以m10.14、【解析】先参变分离转化为对应函数最值问题,再通过求函数最值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因为(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因此【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15、【解析】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得出,进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中,由等比数列的公比为,且满足,可得,所以,且 所以是错误的;中,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所以是正确的;中,由,且,所以前项之积的最大值为,所以是正确的;中,所以正确.综上可得,正确命题的序号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等比数列的性质,合理推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16、【解析】分别求得f(x)、g(x)在0,上的值域,结合题意可得它们的值域间的包含关系,从而求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详解】f(x)=sin2x+(2cos2x1)=sin2x+cos2x=2sin(2x+),当x0,2x+,2sin(2x+)1,2,f(x)1,2对于g(x)=mcos(2x)2m+3(m0),2x,mcos(2x),m,g(x)+3,3m由于对所有的x20,总存在x10,使得f(x1)=g(x2)成立,可得+3,3m1,2,故有 3m2,+31,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着重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的运用,考查二倍角的余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对所有的x20,总存在x10,使得f(x1)=g(x2)成立”的含义,转化为f(x)的值域是g(x)的子集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递增区间为,(3)【解析】(1)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坐标运算,以及模长的求解公式,即可求得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由(1)可得,整理化简后,将其转化为余弦型三角函数,再求单调区间即可;(3)求得的解析式,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讨论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从而求得参数的值.【详解】(1),.(2)令,得的递增区间为,.(3),.当时,时,取最小值为1,这与题设矛盾.当时,时,取最小值,因此,解得.当时,时,取最小值,由,解得,与题设矛盾.综上所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型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解,含的二次型函数的最值问题,涉及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模长的求解,以及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问题,属综合基础题.18、()-1;()【解析】()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进行计算;()由垂直关系,得到坐标间的等式关系,然后计算出参数的值.【详解】解:()因向量,(),向量与垂直, 【点睛】已知,若,则有;已知,若,则有.19、 (1)详见解析(2) 详见解析【解析】(1)利用中位线定理可得,从而得证;(2)先证明,从而有平面,进而可得平面平面【详解】(1)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在直三棱柱中,平面,因为平面,所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