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引导观察、诱发多问、激励动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一、引导学生观察,激励创新欲望观察是心灵的窗户,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有目地的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情景观察,可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敢问、乐问、会问,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就有了思考,而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说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有的问:“书上为什么说,零没有倒数?”有的问:“为什么1的倒数是1,零的倒数不是零呢?”有的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两个数的和、差、商同样是1,却不是互为倒数?”能提出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思维创新的表现,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倒数”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恰当地对问题做了解答,同时对他们这种“寻根问底”的精神做了表扬,促使他们养成好思善问的良好习惯。三、让想象张开翅膀,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得开,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熟悉的基础上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创新。教师在讲授时不能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创造思维,倡导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师出示一长方体,问学生看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想到了长方体中最大的面是哪两个面?面积是多少?最小的面是哪两个面?面积是多少?想到了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看不到的是哪三个面等,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这种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会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抓问题,求创新,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