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第26课强项令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2.“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二、字词注音:范晔 圉 骖乘箠楹 敕 栗 枹 斛 绶三、通假字:臧亡匿死:“臧”,通“藏”,隐藏四、古今异义1妻子对哭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2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特例征召。今义:事物特点的标志。3使宣叩头谢主古义:谢罪,认错。今义:感谢。4文叔为白衣时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白色的衣服5由是搏击豪强古义:捕捉,打击。今义:奋力出击。6宣两手据地古义:按,撑。今义:根据。五、一词多义1被唯见布被覆尸(名词,被子)2、数 大言数主之失(列举)流血被面(动词,盖住)大麦数斛(几,表示数量少)3因 因匿主家(因为) 4、行 威不能行一令乎(施行,施加)因格杀之(接着,于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行走)5令 后特征为洛阳令(县令) 6、临 召遣使者临视(察看)帝令小黄门持之(命令) 临溪而渔(靠近)7乃 乃驻车扣马(于是,就) 8、以以刀画地/以奴骖乗(用)死乃知之(才) 宣悉以班诸吏(把)9之 因格杀之(代词,指家奴)将何以理天下(凭借)歌之曰(代词,指董宣)葬以大夫礼(按照)强使顿之(无实义,凑足音节)以宣尝为二千石(因为)大言数主之失(结构助词,的)六、词类活用1臣不需箠: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臧王匿死: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犯,死刑犯。3枹鼓不鸣董少平:枹,名词用作动词,用鼓槌打。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4大言数主之失:动词用作名词,过失。七、特殊句式1倒装句(1)欲何言(宾语前置,“欲言何”的倒装)翻译:(你)想要说什么?(2)将何以理天下乎?(宾语前置,“何以”是“以何”的倒装)翻译:将拿什么治理天下?2判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也”表判断)翻译: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地人。3省略句宣悉以班诸吏。(即“宣悉以(之)班诸吏”) 何以理天下乎翻译:董宣把赏钱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八、重点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宣从此搏击豪强。尾声:董宣死后,光武帝方知董宣的廉洁。2董宣依法严惩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表明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品质。3当公主回宫告状,龙颜大怒,董宣说:“陛下何以理天下乎?”这表明了董宣的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4“使宣叩头谢主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里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董宣的据理力争、宁死不屈的性格。5“由是搏击豪强鼓不鸣董少平。”这是属于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6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是大怒,欲箠杀之,后来是重赏董宣。7本文第一段记叙了董宣执法的故事,那么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境状是否离题?为什么?答:不离题。第一段是正面写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第二段是侧面描写,表现了他的廉洁奉公,使董宣这一形象更加丰满。8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第27课河中石兽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2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二、字词注音河干(gn)圯(p)于河棹(zho)杮(fi)啮(ni)沙欤(y)三、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一为做。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你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但知其一:古义:只,仅仅;今义:表转折,但是,却。四、一词多义1之闻之笔曰(代词,指到下游寻找石兽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击之力(助词,相当于“的”)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3其其反激之力(代词,代指河水)如其言(代词,代指老河兵)4如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其言(介词,按照)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状语后置句:示石兽于水中。果得于数里之外。2、省略句:(大家)以为顺流下矣;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六、重点问题1主题解说: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共推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道理而主观臆断。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第28课岳飞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作者毕沅,清代史学家。它的体例和资治通鉴一样,属于编年体史书,即以时间为纲,编排史实。2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字鹏举。说岳全传就是根据他的事迹演绎的一部历史小说。二、字词注音铠姝宵旰束刍犒恂恂蹙额远戍猝立斩以徇三、通假字阙一不可:“阙”,同“缺”,缺少。四、一词多义1调亲为调药(调配)每调军食(调集)2卒年七十四,卒于官(死)卒有疾(士兵)3善善以少击众(擅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4名饰名姝遗之(著名)不能名其一处(说出)5至飞事亲至孝(极)吏不敢至门(到)6习皆重铠以习之(训练)学而时习之之(温习)益习其声(习惯)7故故敌为之语曰(因此,所以)故人、亲党皆绝之(以前的,旧的)8之饰名姝遗之(代词,代岳飞)皆重铠以习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飞何功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尝问用兵之术(结构助词,的)五、词类活用:皆重铠以习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沉重的铠甲。六、特殊句式倒装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宾语前置,“飞何功之有”是“飞有何功”的倒装)翻译: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七、重点问题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岳飞的?答:(1)对父母、对皇上至孝志忠。(2)治军有方,所向披靡。(3)关心百姓和战士的疾苦。2如何理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答:这句话出自敌人之口,从侧面表现了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战斗力强。3岳飞治军有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仁、信、智、勇、严。4吴玠选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皇帝日夜操劳政事,大将难道有时间按了享受吗?这说明岳飞有什么样的品质?答:不贪图个人享乐,以国事为先,尽忠尽职。5“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说明岳飞作战时很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俗语中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也是这个道理。6朝廷要提升岳飞官职,岳飞总是说:“将士效力,飞有何功之有?”。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体现了岳飞不贪功,不居功自傲。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和睦相处,才能有更好的作为。7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岳飞是一个至孝至忠、治军有方、爱民如子的人。第29课古文二则一、文学常识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为道学之祖。2、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2、想象奇特,寓意深远;3、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3、列子: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4、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九方皋(o)相马、纪昌学射、齐人攫(je)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二、字词注音郢(yng)人垩()漫斫(zhu)之卒(c)适暴雨舍(sh)琴三、一词多义1善伯牙善鼓琴(擅长) 善哉(好,妙)2之过惠子之墓(助词,的) 使匠石斫之(代词,白灰)宋元君闻之(代词,指这件事)自夫子之死(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援琴而鼓之(代词,指琴)3而听而斫之(表承接)尽垩而鼻不伤(表转折,但是)伯牙舍琴而叹曰(表修饰,可不译)4为尝试为(替,帮)寡人为(做)之吾无以为质矣(作为)初为霖雨之操(弹奏)5于止于岩下(在)吾于何逃声哉(从)四、词类活用1心悲悲: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感到悲伤。2钟子期辄穷其趣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吾无以(之)为质矣。2倒装句:吾于何逃声哉?(即“吾逃声于何哉”)六、重点问题1主题解说。(1)郢人:用这个故事比喻庄子与惠子相知甚深,配合默契,彼此依赖。惠子去世,庄子就失去了一个可以跟自己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进行高水平辩论的挚友,心中感慨万千!(2)伯牙善鼓琴:表现伯牙与钟子期两人声气相求,心意相通,情意相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