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借助邮票辅助教学,通过解释邮票的内容介绍历史知识,通过评论邮票的设计锻炼学生评价和分析客观历史的学科能力,使他们把对集邮的兴趣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自主学习戚继光抗倭的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取胜的原因,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分析】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课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在小学时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详细。而且他们乐思好学,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课堂上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隋唐宋元的对外关系,宋元时期的中国航海事业的快速发展,航海技术不断成熟。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提供知识储备。【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请学生看教材单元彩页一组邮票,教师指出这组邮票以示对600多年前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纪念,他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奇迹呢?他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实现远航?明代的对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事件呢?今天我们就学习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讲授新课:板书一、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了解郑和的生平事迹。(2)明确西洋的确切范围,教师结合课本94页图郑和下西洋路线,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让学生对照地图明确西洋的确切范围,并注意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3) 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要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过渡):航海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能够相信他成功。但是郑和把理想变成了现实。2、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对照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找学生说出基础史实。(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郑和下西洋盛况。 (4)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危险?学生可能回答: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暴晒晕船等。(过渡):教师设问: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而且600多年前没有超级巨轮,没有无线电和定位系统,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3、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动脑筋”思考问题,得出结论。(1)郑和个人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南宋开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3)郑和到过天方,熟悉海外各国情况;(4)史书记载“仓廪充积”说明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教师总结:郑和的船队遇到过许多无法想象的、无法预见的困难。台风大浪等等这是一次次对意志、体魄、耐力和精神的考验。在当时仅凭自然的风力航行,客服海上的种种危机是非常了不起的,不仅要有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航海经验、掌握海洋知识,更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这种精神尤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过渡):曾经的航海家郑和在他那个时代无从放眼世界,看看西方的航海家在这之后都经历着什么,但今天我们有幸站在历史的新高峰同时回望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设问: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教师出示多媒体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提出问题:请看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能说明什么问题?合作探究: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比较结果时 间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 数7次4次1次人 数27000多人10001500人160人船 数大船63艘(连小船共200多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长24.5米 宽6米 100吨50吨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印度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郑和?点拨提升,以教导学:让学生阅读三段材料,材料一从这张中外史对照表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规模大,远航次数多,涉及的地区范围广,这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不难得出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二和三的解读学生也能分析出郑和远航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了友好关系,三则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激发情感得出: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郑和远航的负面影响稍加阐述,突出世界意义。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归纳、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过渡):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我国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更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最著名的是戚继光抗击倭寇。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当时把什么人叫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的日本人叫倭寇?再通过教材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同时指出倭寇的出现与政治腐败、海防的松弛是分不开的,最后导入面对这么严重的倭患,当时明朝政府派谁去抗倭?过渡戚继光的个人生平。 2、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材料一 :(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倭变事略 材料二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根据材料, 分析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材料三中你能学到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点拨提升,以教导学:材料一说明了日本倭寇侵略我国,反衬出我们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材料二直观的展示了戚家军纪律的严明、英勇善战,以及人民群众的同仇敌忾,材料三展示了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戚继光的高尚品质,更加丰满了其民族英雄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做到了教书育人。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戚家军经过严格训练,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这是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提起戚家军,我们就会联想起岳家军,学习了戚继光抗倭,我们就会想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为什么?(提示:从抗击对象分析) 师讲述岳家军抗击的是女真族,文天祥抗击蒙古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属于民族内部纷争,而戚家军抗击的是日本人,属于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我们接下来来了解一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片段。澳门近代是被西方哪个国家强占的?(葡萄牙)你知道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并请学生整理、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什么时候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新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友好与冲突,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的一面;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的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落后了。 【作业】: 【教学反思】: 2014年4月21日 【教学反思】:学习历史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现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