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郭刚军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艺术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时代,又具有超时代的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区别于生活,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离不开产生情感的现实生活,即使荒诞派艺术也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艺术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写,而是一种夸张的、理想化的、抽象化的反映,它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时间上的、空间上的、逻辑上的、形象上的差异,而且艺术往往附加上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向和联想。在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想象,这样有助于艺术形象审美特征的发挥,从而构成艺术未尽之意的合理补充。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局限,将这一理论更加通俗化,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营造艺术的情趣意境的不同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味。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中西绘画在构思的巧妙,构图的趣味,形式的新颖以及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的感受艺术化的过程。了解中国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意境表现的分析理解。意境: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可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第二卷)中国画表现出的空灵飘逸、虚实相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但是,你必须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同样,只有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艺术家才能发现和扑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现实生活决定着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感情,进而决定着用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艺术美,了解不同的作品在画面的情趣、意境上的处理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在,使学生理解只有运用真挚的情感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观者。本课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结合生活中相关的情节、情景,展示生活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正确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扩展与文学、诗歌等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中情感的感受与体验。本课可以分两个环节进行学习。第一个环节是: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可以先组织引导学生对其中一两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然后由学生尝试欣赏评述几件其它的作品。第二个环节是:情境交融的意境。先结合诗歌音乐让学生感受画面的一家,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针对作品中意境进行欣赏评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一些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向往。教学思路:本课属欣赏评述课型,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美术作品中那份情趣和独特的意境,才有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对作品教学欣赏评述。意境的体验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与文学、诗歌等学科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体验更加深刻。而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则可以结合生活中相关的情节、情景,通过比较、联系,展示生活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正确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本课可运用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分两个环节进行学习,每个环节都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按照感受、分析、欣赏评述的次序展开。第一个环节是: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可以先组织引导学生对其中一两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然后由学生尝试欣赏评述几件其它的作品。第二个环节是:情境交融的意境。先结合诗歌音乐让学生感受画面的一家,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针对作品中意境进行欣赏评述。教学建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情趣和意境展开学习的,而这里面都包含着有一个“情”字。因此,情境教学是本课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制作课件时要精选图片、音乐、视频等,要让这样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几张自己觉得很有趣的照片(内容不限),选择其中部分代表性的照片运用到课件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辅助资料,包括课文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的一些学习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供学生参考。2、课堂引导阶段:(1)导入。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有趣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表扬这些学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扑捉到这么生动有趣的照片。看看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3、发展阶段:第一个环节: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1)感受与比较分析。欣赏一组相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引导学生对其中一两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如齐白石的青蛙中右上角被芦草缠住脚,正在挣扎的小青蛙,便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它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效果。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可以简单介绍齐白石及其绘画特点;夏加尔的作品散步中最不同寻常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地漂浮在空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可以简单介绍夏加尔及其绘画特点。(2)欣赏评述。尝试对其它的几件美术作品在情趣的表现方面进行欣赏评述。第二个环节:情境交融的意境。(1)欣赏、感受。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独特的意境。(2)、分析、探讨。围绕问题: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展开讨论。独钓寒江雪可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相关诗句对画面表现的意境进行分析理解。画面上只有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在船头垂钓,四周除廖廖几笔微波几乎一片空白。画家巧妙的以大片空白来空出江水了辽阔和钓者的悠闲,表现出空蒙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画家是以“空”当“实”,其实是“无声胜有声”大大地增强了空间的表现效果,使画面境界空灵意趣盎然;而李白诗意图则直接根据画面题写的诗句的意境进行探讨。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与画的有机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将诗题在画中、互相衬托,来表达画家的感情。同样也是以大面积空白,表现了大地的空阔与苍茫,很好地表达了思乡之情。(3)、欣赏评述。尝试对桃潭谷鸭图进行欣赏评述。4、展示与讲评阶段: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新知识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5、本课小结: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但是,你必须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同样,只有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艺术家才能发现和扑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6、课后拓展:思考:影响画家表现情趣和意境的水平有哪些方面的因素?教学评价建议:1. 是否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2. 是否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情感方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3、是否能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拓展篇郭熙林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 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中国山水画简史资料篇四羊图与陈居中宋画家陈居中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册页,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厘米。此图绘四只山羊在枯树下打斗、观望的不同动态,形象生动,逗人喜爱。全图用笔简练朴实,色调柔和中又有对比。以大面积淡墨渲染出坡地,将天地区分开来,并很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图中景物高低错落,画面富于变化,不愧为陈居中的传世佳作。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宁宗嘉泰(12011204)时为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和马,也擅写放牧、出猎等景。注重写实,观察精微,风格“俊俏明媚”,富于生趣,人谓其作“不亚黄宗道”。此图以左实右虚的一角景式构图,描绘四只毛色各异的山羊。画面构图简洁,精练的笔墨,淡雅的设色和准确生动的形象,充分而传神地表现了山羊顽皮,好斗的天性,坡上枯木荆棘,木叶凋零,野草枯黄,画面上一派清秋幽旷的氛围,富于生活情趣。秋天(这从画面上树叶的凋零及野草枯干可知),野地的山坡上,有四只羊,其中两只羊在嬉戏,旁边一只老羊似是它们的母亲,在旁照顾着它们,而立于高坡之上的一头羊可能是它们的父亲,正威严地注视着这场游戏,当然,这种拟人化的推测,自是笔者的臆想,就像现在笔者脑中出现“山坡羊”这个京剧曲牌一样,是自然而然地涌现在脑海中,不由自己四羊图的绘者是南宋宁宗时的画院待诏陈居中,他擅长人物、蕃马,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等。宋代画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塑造生动形象、画风谨严、多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这在陈居中的“四羊图”中也体现了出来。“四羊图”中的羊无疑是画面的主体,羊的形象十分逼真,姿态也很生动,细部描绘十分讲究。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在山坡的大树上,还有两只禽鸟哩。李可染简介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1923年入上海美专,1929年入国立西湖艺术院,1943年任重庆国立艺专讲师并举办画展;1946年应聘任北平国立艺专副教授;拜齐白石、黄宾虹先生为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陆军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漓江山水天下无、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雾、看山图等附:李可染生平传略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回乡作小学教师,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导与赏识。1932年作锺馗并入选第2届全国美术展览。1937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等地画抗日宣传画;1942年在四川重庆参加当代画家联展;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次年在重庆举办水墨写意画展;1945年与林风眠、丁衍庸、关良、倪贻德举行5人联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