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王巧凤【说明】108学时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提高学生鉴赏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素养和能力。 【本文】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教学目的:(一)掌握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外部原因。(二)掌握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内部原因。(三)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前的文学创作状况。内容要点:(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二) 文学观念的变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三)文学创作实绩黄遵宪与南社。旧剧改良和文明戏。梁启超和章太炎。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翻译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一般讲述授课时数:2课时作业与思考:(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背景。(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意义。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目的:(一)掌握五四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过程。(二)了解外来文艺思潮对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影响。(三)了解掌握社团流派及其文学主张。(四)了解20年代文学论争。(五)理解五四文学革命历史意义。内容要点:(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五四新文化运动。2、五四文学革命。(二) 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1、社团流派:文研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莽原社等。2、文学论争:林纾、学衡、甲寅、现代评论、问题与主义。教学方法:讲解+阅读教学手段:启发提问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一)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二)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的兴起以及论争状况。(三)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 鲁迅教学目的:(一)了解鲁迅生平创作。(二)掌握呐喊、彷徨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三)分析阿Q典型形象。(四)学习故事新编内容与艺术特色。内容要点:(一) 生平创作概述鲁迅创作道路。主要作品概述。(二)呐喊、彷徨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三)狂人日记、阿Q正传(四)故事新编基本内容。艺术特色。(五)散文及散文诗朝花夕拾:主要特点。野草:创作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六)前期杂文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灯下漫笔。教学方法:重点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录像、多媒体授课时数:12课时作业与思考:(一)呐喊、彷徨思想艺术特色。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意义。(二)阿Q形象的典型性。(三)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四)解读鲁迅精神。(五)前期杂文主要内容与特色。(六)野草贯穿着“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如何理解。第三章 20年代小说教学目的:(一)掌握为人生小说和浪漫抒情小说的文学主张、基本特征及主要分歧。(二)学习叶圣陶、许地山和冰心创作的主要特征。(三)解读郁达夫创作主要特征以及沉沦的艺术特点。内容要点:(一) 概述“为人生”派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二) 叶圣陶、许地山和冰心(1)叶圣陶:小说特点。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2)许地山:小说特色。命命鸟、缀网劳蛛。 (3)冰 心:小说特色。超人。(三) 郁达夫生平创作简介。小说特点。沉沦。散文。教学方法:预习讲授教学手段:看片、讨论授课时数:8课时作业与思考:(一)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二)“为人生”派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特点。(三)许地山小说特点。(四)冰心小说特点。(五)郁达夫小说特点。沉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教学目的:(一) 了解白话诗诞生过程。(二)知道初期白话诗创作特点。(三)掌握湖畔诗人、小诗和冯至诗歌艺术特点。(四)掌握前期新月派诗歌主张以及闻一多、徐志摩诗歌创作。(五)掌握“纯诗”概念、早期象征派诗及早期无产阶级诗。内容要点:(一)新诗的诞生基础:晚清诗界革命。推进:文学革命。(二)初期白话诗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康白情等。初期白话诗特点。(三)一代诗风的开创郭沫若。湖畔诗人。小诗。冯至。(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诗歌主张。闻一多。徐志摩。(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纯诗”概念。弃妇。总结。 (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教学方法:阅读难点讲授教学手段:互动式讲授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一)简述20年代新诗发展轨迹。(二)前期新月派诗歌主张。(三)闻一多新诗特点。徐志摩新诗特点。(四) “纯诗”概念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教学目的:(一) 了解郭沫若生平创作。(二) 习读女神,分析凤凰涅槃 思想艺术特点。内容要点:(一)生平创作道路(二)女神特点 爱国主义主题。泛神论思想。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独创风格。 (三)凤凰涅槃: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朗读 提问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郭沫若新诗特点。比较郭沫若和闻一多诗歌得失。第六章 20年代戏剧教学目的:(一)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端。(二)明白戏剧创作概况。内容要点:(一)初期话剧创作 文明戏。早期话剧变革。爱美剧。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郭沫若。(一) 田汉创作道路。戏剧特点。主要作品。获虎之夜、名优之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以自习为基础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田汉早期剧作特色。第七章 20年代散文教学目的:(一) 掌握周作人散文特点。(二) 比较朱自清、冰心及其它作家散文。内容要点:(一)20年代散文概述 语丝体散文。小品散文。叙事抒情“美文”。散文诗等。(二)周作人、朱自清(1)周作人创作道路。散文特点。散文理论。乌蓬船。(2)朱自清散文特点。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教学方法:讲授与朗读教学手段:朗诵散文名篇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一)周作人散文特点。(二)朱自清散文特点。(三)冰心体及散文特点。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教学目的:(一)了解革命文学兴起过程。(二)左联的成立、活动及贡献。(三)了解人文主义思潮概况。(四)梁实秋、朱光潜文学观点。(五)三十年代文学论争。内容要点:(一)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革命文学倡导、论争。左联成立及左翼文艺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功过评述。(二)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五四人文主义思想承传。西方文艺思想吸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文学主张。(三) 文艺论争(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思辨式讲授授课时数:3课时作业与思考:(一)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对现代文学的意义。(二)三十年代文学论争。(三)梁实秋、朱光潜的主要文学观点。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教学目的:(一) 习读蒋光慈、丁玲、张天翼创作概况及特点。(二) 比较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主要特征。内容要点:(一)30年代小说概述 概况。新人小说、小说体式、中长篇。革命+恋爱小说模式。社会分析小说。讽刺小说。现代派小说等。(二)左联和左翼小说 蒋光慈:“革命+恋爱”模式丁 玲:创作道路。小说特点。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张天翼:小说概况。小说特点。包氏父子、华威先生。(三)京派小说“京派”。与“海派”之争。(四)“新感觉派”小说形成。代表作家。流派特点。艺术渊源。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讲授中互动授课时数:5课时作业与思考:(一) 丁玲小说特点。莎菲女士的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二) 丁玲作品女性意识渐变轨迹。社会文化意义。(三) 京海派小说特点。京派与海派之争。(四) 新感觉派小说特点。对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意义。第十章30年代小说(二)教学目的:(一)了解茅盾生平创作。(二)理解子夜的主题、特色及人物。(三)了解茅盾短篇小说创作。(四)掌握茅盾小说特点。内容要点:(一)生平创作概述 创作道路。蚀。农村三部曲。(二)子夜 社会剖析小说特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三)腐蚀教学方法:重点讲授讨论结合教学手段:看子夜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一)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性。(二)茅盾小说主要特点。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意义。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三)教学目的:(一)了解老舍生平创作。(二)学习老舍的文化批判视野。(三)习读老舍幽默风格和京味语言。(四)分析骆驼祥子。内容要点:(一)老舍创作概述 创作道路。小说特点。猫城记。离婚。西方小说影响。(二)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艺术成就。人物分析。艺术成就。教学方法:重点讲授讨论教学手段:看片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一)结合具体作品,阐释老舍的文化批判视野。(二)简述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分析祥子和祁老太爷形象。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教学目的:(一)了解巴金生平创作。(二)掌握“激流三部曲”主题、艺术特色和典型人物。(三)了解巴金短篇小说创作。内容要点:(一)生平创作简介 创作道路。小说分类。爱情三部曲。(二)家、寒夜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艺术成就。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看片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一)以巴金小说为例,说明巴金“青春激情式书写”特点。(二)觉新形象(三)曾树生性格内涵。 (四)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五)教学目的:(一)了解沈从文生平创作。(二)掌握沈从文小说特点及贡献。(三)解读边城艺术特点。内容要点:(一)沈从文创作概述创作道路。文学观念。“湘西世界”。文体追求。(二)边城主题。“湘西世界”。人物形象。美学特征。文学价值。(三)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重塑民族精神。创新文体。散文化凝练和诗化传神。文化自觉意识。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一)沈从文湘西与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二)边城审美特色。(三)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第十四章 30年代诗歌教学目的:(一)了解三十年代新诗发展轨迹。(二)掌握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诗歌创作特点。内容要点:(一)30年代新诗概述政治抒情诗。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派诗歌。现代派诗歌。(二)戴望舒 卞之琳戴望舒创作道路。雨巷。诗论。艺术特色。卞之琳创作道路。断章。艺术特色。教学方法:阅读朗诵赏析教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