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选择题1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战并未影响苏联的工业和农业生产 B苏联的大企业发展主要依赖市场经济C苏联的农业发展已经摆脱了落后局面 D苏联取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宣传画玉米是粮食的来源,该漫画表明()A农业集体化成果显著B苏联模式已被彻底打破C苏联食品物资的紧缺D卫国战争具备物质基础31953年起,苏共开始逐步调整农业收购制度,即降低义务交售制的比例且提升国家采购的比例。1961年,苏共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改为合同订购的方式,由消费合作社向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按地方市场价格购买。这一时期政策的转变表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旨在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C试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4 19531963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变化表(年均增长率%)年份19531956195619591959196219621963年均增长率%11189696050上表所示内容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B地方经济自主权尚未扩大C经济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目的D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削弱51965年9月,苏共中央决议规定企业在不影响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合同义务的条件下,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任务;企业有权确定和改变整个生产的工艺规程,有权根据劳动法招收和解雇职工。据此可知,此时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B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C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D社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620世纪70年代,苏共中央制定并实行集体农庄示范章程。其主要措施有: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支持发展个人副业;推行农业集约化方针;进行农工综合体实验。这些措施()A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某些隐患C加速了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D发挥了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719731979年,苏联的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30%,国家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7次。还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使集体农庄成员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做法()A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B局部调整了斯大林模式C用市场调节促进经济发展D扩大企业生产的自主权81975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57.5%,军费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3%、苏联的洲际导弹和自由艇发射的导弹从1963年分别约占美国的23.6%和44.6%到1975年在数量上超过美国。这说明()A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B美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衰弱C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畸形D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导91983年美国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被迫投入军备竞赛。美国又鼓动沙特增产石油,导致1985至1988年世界油价爆跌,苏联石油美元和军火贸易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美国的这些举措成功拖垮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A经济结构畸形B经济改革停滞C综合国力下降D争霸战略失误10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用这些新的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该政策()A突破了苏联传统经济模式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11988年,戈尔巴乔夫鼓励农户占有土地,独立经营。但由于农村多为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钱购买机器,导致苏联农业改革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A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B城市的谋生渠道较广C旧体制问题积重难返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12“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该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A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C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31950年,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规定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几乎取消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南斯拉夫的改革()A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C导致了地方主义抬头D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14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在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中,我们将积极地推行和平共处政策,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作为一个工业国的需要与可能都要求我们执行一条更加积极的欧洲政策,其目的是发展互利关系,保障欧洲大陆的集体安全。”这反映出捷共()A主张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结成同盟B力图脱离社会主义阵营C反对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D试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5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 ) 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1619861990年,民主德国用只相当于世界市场一半的价格,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石油等原料。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大量订货也促进民主德国机器制造业、光学仪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民主德国()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C社会主义改革成效显著D产品在欧洲具有强大竞争力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材料二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材料二在1985年的四月全会上,苏共中央提出了“加速战略”(即“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加速”口号反映了苏联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缩小与西方国家差距的愿望,但这一发展战略仍然是不计投入成本的,只强调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逃脱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增长的老路。1986年23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批准“加速战略”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反映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层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乐于制定宏大的战略,而不是艰苦细致、脚踏实地推进改革与发展。几年后,随着政治斗争的激烈,这些宏大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便被束之高阁。摘编自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深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C 4C 5B 6A 7B 8C 9A 10C11C 12B 13D 14D 15C 16B二、非选择题17(1)影响:一方面,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另一方面,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单一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受到严重束缚;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任答一点即可)(2)根本原因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认识;改革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要与时俱进;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要与政治体制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任答两点即可)18(1)作用:带动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强国;推动苏联科技发展,取得突出科技成就;促使苏联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改革战略片面强调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指导思想没有脱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增长的老路;领导层急于求成且好大喜功,缺乏脚踏实地的作风;政治斗争激化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错误诱导。(答出三点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