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专业用) 前 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制医学系本科使用。它用现代医学的新成就和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技能及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教学时尽量结合国内外资料,采取多媒体方式,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授和示教,培养学生联系前期基础理论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事求是地掌握临床神经病学的知识。神经病学总学时为4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见习课12学时,理论课与见习课比例大约为2.7:1,在保证讲授教学大纲内容外,我们还根据神经病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当今最前沿的内容。 正 文第一章 绪论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神经病学与临床各学科的关系。二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了解神经病学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三 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简要说明神经病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方向。(二)神经病学的特性: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诊断的依赖性、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难治性。(三)讲解神经病学的实践方法、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 教学目的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组成、生理功能与解剖的关系、病损的定位诊断,了解脑与脊髓血管、肌肉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及其病损时的表现,掌握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的解剖、生理及病损时的表现。二 教学要求1 熟悉中枢神经、脑神经、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 了解脑与脊髓的血管、肌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3 熟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及反射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三 教学内容(一)中枢神经1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二)脑与脊髓的血管1 脑与脊髓的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 脑与脊髓的血管的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三)脑神经1 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 脑神经损害的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四)运动系统1 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1) 运动系统的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四部分组成。(2) 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中央前回的运动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3) 锥体外系统(4) 小脑2 运动系统的病损害表现及定位诊断:(1)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等;(2)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脊髓前角、前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等。3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的鉴别要点(见第三章的瘫痪)(五)感觉系统1 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1) 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一般感觉和复合感觉。(2) 痛觉、温觉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和深觉传导通路。(3)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4) 节段性感觉支配。(5) 周围性感觉支配。2 感觉系统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1) 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缺失与减退、感觉过敏、疼痛等。(2)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神经干型、末梢型、后根型、脊髓内型、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解剖、生理关联,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二 教学要求1 了解听觉障碍、肌肉萎缩、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2 熟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3 掌握头痛、痫性发作和晕厥、眩晕、视觉障碍、眼球震颤、瘫痪、躯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三 授课内容(一) 意识障碍1 概述:简述意识的定义及意识的内容2 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1) 据意识水平进行分类:强调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方法。(2) 根据意识内容进行分类:简述不同意识障碍的状态(3)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的特点3 鉴别诊断重点强调与意志缺乏和闭锁综合征的鉴别(二) 认识障碍1 记忆障碍2 失语症(1) 失语症的定义及失语症的类型(2) 不同类型失语症的特点,特别强调Broca失语、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的特点以及不同失语症的损害部位、临床意义。(三) 痫性发作与晕厥 1 痫性发作(1) 简述痫性发作的发生机制(2) 痫性发作的特点(3) 痫性发作与晕厥的特点比较(4) 痫性发作的处理原则2 晕厥(1) 晕厥的定义(2) 晕厥的分类(3) 晕厥的临床特点(4)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述晕厥的处理原则(四)共济失调1 小脑性共济失调2 大脑性共济失调3 感觉性共济失调4 前庭性共济失调(五)步态异常1 痉挛性偏瘫步态2 痉挛性截瘫步态3 慌张步态4 摇摆步态5 跨阈步态6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7 小脑步态(六)不自主运动1 震颤:静止性震颤、动作性震颤2 舞蹈样运动3 手足徐动症4 扭转痉挛5 偏身投掷运动6 抽动秽语综合征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 教学目的学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神经疾病定位诊断方法。(二) 掌握神经疾病定性诊断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的准则。2 不同部位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肌肉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脑干病变、小脑病变、大脑半球病变、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病变等。(二)定性诊断1 神经疾病病因学分类: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神经变性病、外伤、肿瘤、遗传性疾病、营养和代谢障碍、中毒及与环境有关的疾病、产伤及发育异常、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神经损害。2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 头痛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头痛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头痛的分类,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头痛概况。(二)了解头痛分类。(三)熟悉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四)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头痛概论(二)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病因未明,介绍主要的发病学说。(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简述偏头痛的发作过程,发作特点及临床分型。(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与癫痫、高血压头痛、五官病变引起的头痛等相鉴别。(五)治疗与预防:偏头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和预防发作用药。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5个学时的理论课和3学时的临床见习课,使学生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则。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概念。(二) 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三)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四)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常见血管综合症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五) 掌握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六) 了解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三 教学内容(一) 脑血管疾病概述。(二) 短暂行脑缺血发作。(三)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四) 脑出血。(五) 网膜下腔出血。第一节 概述一 教学目的(一) 掌握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概念。(二) 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三)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概念。(二) 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三) 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三 教学内容(一) 脑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概念。(二) 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三)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四) 脑循环及调节。(五) 脑血管疾病病因学。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 教学目的(一)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二) 了解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同表现。(四) 了解TIA的主要治疗手段。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二) 了解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同表现。(四) 了解TIA的主要治疗手段。三 教学内容(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二) 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血液动力学改变、微栓塞。(三) TIA的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不同表现。(四) 诊断和鉴别诊断:注意与部分性癫痫、梅尼埃病、心脏病等鉴别。(五) 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手术与血管内支架。第三节 脑梗死一、教学目的(一)掌握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概念。(二)了解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血管梗死后综合征的不同表现。(四)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五)熟悉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概念。(二)了解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了解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血管梗死后综合征的不同表现。(四)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五)了解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三、教学内容(一) 脑血栓形成1 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2 病理:脑梗死的好发部位和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3 病理生理:脑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治疗时间窗。4 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5 诊断和鉴别诊断6 治疗:强调支持治疗;以溶栓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其他辅助治疗、外科治疗。(二)脑栓塞1 病因: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2 发病原理3 临床表现: 参照脑血栓、强调起病急骤、原发病症状、体征。4 诊断和鉴别诊断5 治疗:脑部病变治疗、原发病治疗第四节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 教学目的(一) 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二) 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熟悉主要出血多发脑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四) 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五) 熟悉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二) 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了解主要出血多发脑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四) 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五) 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脑出血1 病因:强调高血压2 发病原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3 病理:脑实质出血及其好发部位。4 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5 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引起昏迷全身疾病及颅内其他病变鉴别、与其他脑血管病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