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选择题1、用同一NaOH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种弱一元酸,则较大的弱一元酸(B)A消耗NaOH多;B突跃范围大;C计量点pH较低;D指示剂变色不敏锐。2、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B)A0.1g;B0.2g;C0.3g;D0.4g.3、以HCl溶液滴定某碱样,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250.01ml,终读数为32.250.01ml,则用去HCl溶液的准确体积为(D)A32.0ml;B32.00ml;C32.000.01ml;D32.000.02ml。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则(A)A滴定越准确;B选择指示剂越多;C变色敏锐;D滴定越不准确。5、溶液pH降低,EDTA的配位能力会(B)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6、用KMnO4法测定Ca2+离子,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B)法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C返滴定法;D置换滴定法。7、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波长与能量的关系为(B)A波长愈长,能量愈大;B波长愈长,能量愈小;C波长无能量无关。8、在酸性条件下,莫尔法测Cl-,其测定结果(B)A偏低;B偏高;C正好;D无法确定。9、下列有关配体酸效应叙述正确的是(B)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稳定性越大;B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CpH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大。10、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高锰酸钾的速度为(B)A同酸碱滴定一样,快速进行;B开始几滴要慢,以后逐渐加快;C始终缓慢;D开始快,然后逐渐加快,最后稍慢。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考虑的因素是(D)ApH突跃范围;B要求的误差范围;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D指示剂的结构。12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的K2Cr2O7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对此滴定最适合的指示剂为(C)A邻二氮菲亚铁;B二苯胺;C二苯胺磺酸钠;D亚甲基蓝13、在1molL-1HCl介质中,用FeCl3()滴定SnCl2()终点电势为(D)A0.56V;B0.54V;C0.46V;D0.35V.14、当M+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存在,若,则(A)A M与L没有副反应;B M与L的副反应严重;C M与L的副反应较弱。15、共轭酸碱对Ka的Kb的关系(C)AKa+Kb=Kw;B Ka/Kb=Kw;C Kb=Kw/ Ka;16、pH=5.0,若用EDTA直接滴定M离子,则绝对稳定常数至少为(A)A1014.45;B1012.45;C108;D1012.90;17、定量分析工作中,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A愈小愈好;B等于0;C没有要求;D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18、0.1molL-1Na2CO3(Kb1=1.810-4,Kb2=2.410-8)溶液的pH值(B)A2.38;B11.62;C8.00;D6.00。19、系统误差的性质(A)A单向性;B重复性;C单峰性;D对称性。20、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C)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时的光程长;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灵敏度很高。二、填空题1、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系统误差是否存在);2、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减小试剂误差);3、F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4、为检查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检验;5、某酸碱指示剂,则该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6、一氧化还原指示剂,电极反应,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7、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K2CrO4);8、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简称;9、在吸光光度法,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为It/I0,称为(透光度);10、吸光光度法用于定量测定的理论依据是(朗比定律:A=bc);11、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过程,反应达平衡时共轭酸碱对(得失质子数相等),表达这种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质子条件式);12、准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它可用(误差)来表示;13、影响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为(c)和(ka);14、在用Na2C2O4对KMnO4,通常用(H2SO4)调节酸度。三、判断题1、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2、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金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都是一样的,随着c(H+)的变化而发生颜色改变();5、指示剂的变色点与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符合,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6、可疑值的取舍问题实质上是区分偶然误差和过失的问题();7、pH=3.05是一个三位有效数字();8、用EDTA法测定某金属离子时,酸度越低,值越大,对准确滴定有利();9、测定混合酸碱溶液时,若消耗HCl的体积V1V2,则混合碱的组成一定是NaOH和Na2CO3();10、(NH4)2S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c(H+)+c(HS-)+2c(H2S)=c(OH-)+c(NH3)();11、在沉淀滴定法中,由于沉淀的吸附所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12、标定KMnO4溶液,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2+();13、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时,K2CrO4多加了一些会产生负误差();14、以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15、以FeSO4溶液滴定Ce4+()=1.26V溶液时,用邻苯氨基苯甲酸()作指示剂所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四、简答题:1、 EDTA配位滴定过程中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的影响 当c(M)一定时,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浓度的影响 当一定时,金属离子的原始浓度c(M)越大,突跃范围越大。2、用Na2C2O4对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过程中,需要何种介质?为什么?答:该反应需要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通常用H2SO4控制溶液酸度,避免使用HCl或HNO3,因Cl-具有还原性,可与MnO4-作用,而HNO3具有氧化性,可能氧化被滴定的还原物质。3、酸碱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什么?酸式色 碱式色 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在变色点所显示的颜色,是酸式型和碱式型等浓度的混合色。 (只能看到酸式色) (只能看到碱式色)可见,当pH低于或超过时,都看不出指示剂随pH值改变而变化,只有在范围内,人们才能觉察到由pH改变所引起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这个可以看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的pH区间,叫做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滴定突跃是指示剂选择的依据,只要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以内(或基本在突跃范围以内),都可用该指示剂指示终点。五、计算题1、称取CaCO30.5000g,溶于50.00mlHCl溶液中,多余的HCl溶液用NaOH溶液回滴,消耗6.20ml,1mlNaOH溶液相当于1.01mlHCl溶液,求HCl和NaOH溶液的浓度。设HCl的浓度为xmolL-1,NaOH的浓度为ymolL-12、取混合酸(H2SO4+H3PO4)试液25.00ml稀释至250ml,吸取25.00m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0.2000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要18.0ml,然后加酚酞指示剂,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酚酞变色,又消耗NaOH溶液10.30ml,求试液中的分别含量,以g/ml表示。此类问题属于混合酸的滴定问题H2SO4的、H3PO4的、 H2SO4属于强酸第一级完全解离,第二级解离常数,所以用NaOH滴定时H2SO4最先被滴定,一级二级之间没有突跃。因为:所以硫酸的二级解离与磷酸的一级解离之间不能分别滴定,之间无突跃。因为:所以:磷酸的一级与二级解离能分别滴定,产生pH突跃,三级解离由于所以不能直接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滴定终点产物为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滴定终点产物为设H2SO4的浓度为xmolL-1,H3PO4的浓度为ymolL-1x=0.308molL-1=0.03g/mly=0.824molL-1=0.08g/ml3、0.3000g氧化镁(MgO),加入48.00mlHCl溶液(),过量HCl溶液用0.2000NaOH溶液回滴,用了4.80ml。计算试样中MgO的百分含量。4、某试样可能含有Na3PO4、Na2HPO4、NaH2PO4,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及惰性杂质,称取该试样2.000g,溶解后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0.5000HCl滴定至终点消耗32.00ml。同样质量的试样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5000HCl滴定至变色耗去12.00ml,求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分析:Na3PO4为碱性物质,Na2HPO4、NaH2PO4,为两性物质,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滴定到NaH2PO4为终点,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滴定到Na2HPO4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HCl12.00ml,说明混合物中定有Na3PO4.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 Na3PO4消耗24.00mlHCl,但此是总共消耗32.00mlHCl,说明有Na2HPO4Na2HPO4消耗8.00mlHCl,有Na3PO4,一定没有NaH2PO4。惰性杂质为:1-49%-28%=23%5、某一样仅含NaOH、Na2CO3,一份重0.3720g试样,需40.00ml0.15HCl溶液滴定至酚酞变色,那么还需要再加入多少ml0.15HCl溶液才能达至甲基橙指示剂变,并计算出NaOH、Na2CO3的百分含量各为多少?设NaOH、Na2CO3分别为xg、yg。在达到酚酞变色时,终点产物为NaHCO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