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二班屏山中学:李琴一、 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究,亲历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二、 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刚学完从个体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然而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及有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作为铺垫,进一步从宏观方面(也就是种群和群落方面)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同时,也为学习生命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把这节课安排为2课时,下面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列举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2、 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二)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二) 、教学难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五、 教学过程(一) 、复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入新课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前面3章我们都是从个体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然而,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离不开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个体,因此,后面我们从种群和群落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从而引出什么是种群?(二)、种群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2、学生判断: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一块朽木上全部的真菌(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能够自主总结出种群要符合“同一区域”“同种”和“全部”三个标准。(三)、种群的数量特征提问:宜宾市的所有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吗?(可以) 如果你是宜宾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分管领导,你对宜宾市人口种群会关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回答,绝大数学生会答到数量)进一步提问:我看到了十只蝗虫数量是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如果我看到一片树叶上有十只蝗虫呢?(学生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仅仅只知道数量是不够的,从而引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在单位时间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学生没有答到的或没答准确的,教师补充并举例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3、迁入率、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下面一个2m2的草地, 代表蒲公英,现在请同学们尝试估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密度,同时引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 逐个计数: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 估算法: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学生阅读教材P60-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样方法:、概念P60、取样方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代表这块草地)和上面画了很多的图形(代表各种植物),其中五星代表双子叶植物,让学生来调查这块草地上的双子叶植物,怎么做?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得出根据地段的形状: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但以调查对象和个体数的不同,样方的面积有所不同。那样方一定是正方形吗?(不一定,也可以使圆形,只是正方形比较容易操作。)提问:有同学在调查取样时,看到这个地方有一坨牛粪他就不取,对吗?(学生回答)、取样原则:随机取样,这样才能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然后展示我取得一个样方,蓝色圆圈代表某双子叶植物,请同学们数数这个样方中某双子叶植物的数量。学生回答并交流,得出计数原则。、计数原则:计数样方内所有的个体,处于边界上的个体是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计算种群密度:先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记为N1、N2、N3、Nn,然后求每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N=(N1+N2+N3+Nn)/n、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蚯蚓等)以及某些昆虫卵。提问:那我要调查一个池塘里的鲤鱼的种群密度怎么做,还能用样方法吗?(学生回答)用事先准备的数颗黄豆和30颗红豆展示,告诉学生这红豆实际上是我从数颗黄豆粒取出来染成红色的,然后我把这30颗红豆和黄豆放在一个烧杯里,摇一摇,用手随机的抓了一把,抓起来的总数数了数记为n,其中红色的记为m,那么我能否估算出黄豆的总数?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知道列一个等式就能计算出黄豆的总数。教师总结,实际上刚才我就是在运用生物学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学生阅读教材P62(2)、标志重捕法 、概念:P6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成立的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间没有新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个体总数N 重捕的总个体数n、计算公式: = 初次捕获标志数M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学生计算P62和P63上的练习题,提醒学生注意:N代表的事个体总数,估算种群密度还应除以面积或体积。那么我估算出来的这个值比实际的值是偏大还是偏小?总结:我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不同所有方法不同。然而,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我们留到下节课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六、板书设计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一、 种群二、 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3、迁入率、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2、估算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