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不仅 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诗文优美意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 多姿多彩的景物描写技巧,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这篇课文属 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资源,如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因此,我把“反 复咏诵课文,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自由体会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技巧。 及通过想像对美的再创造能力”确定为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以“导” 为激发兴趣的前提,以“读”为激发兴趣的手段,以“美”为激发兴趣的因素。 通过阅读,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的文章中去领略祖国文 化的内涵,诱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思路】我的课题理念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学生思维能力,引导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 力的突破。营造活力课堂、智慧课堂、高效课堂。”所以我从“诵读体味”“品 读发现”“疑难探究”“拓展比较阅读”四个环节来进行品读展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背诵并默写全文。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健 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4、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 的水墨画, 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 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 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在板书 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3、美点寻踪法。 紧扣文本,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尝试按照“感 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 淀语感”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诱发兴趣 同学们,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 喜好山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 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传世 之作,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山水作品?唐朝时期杜甫的望岳北魏时期郦道元的三峡师:同学们的记忆力不错, 刚才所举的这些作品所描绘的景物特征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象那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的三峡,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泰山好山好水遍天下,但元朝吴桓赞说过这样一句话: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 富春”。不知我们同学有没有去过?想不想到富春江一览江上奇特美景?南朝梁 文学家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 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 让我们悉心体 味、尽情观赏。(有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应是导入部分, 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 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 “天下佳山水, 古今推富春” 。 的高度评价激发了学生对富春江的向往, 强烈地诱发出了学生走入文本的动力。 )二、作者、课文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县 )人。南朝著名文学家。诗 文多以描写山水自然美景 ,风格挺拔 ,有一定艺术成就。时人仿效他的文体 ,叫做 “吴均体”。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 作者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 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 也是一篇音 韵和谐的骈文。三、欣赏课文:(这一环节为全堂课的学习定下主调, 以诵读作为学习的主旋律, 将领会多 姿多彩的景物描写技巧作为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 理,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规律。)(一)、咏诵体味1、介绍骈体文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 律的铿锵,因其常用四字、 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 。把握骈体文的朗读节奏。 (四字句以第一段为例, 六字句以第三段“蝉则千转不穷” 为例,男女生分别读。) (了解骈体文的基本知识,把握其朗读节奏,感知文章的音乐美感。)体味之一:读出层次感停顿(通过层次,感受内容)活动: 1、四人小组议一下,看看每一段在哪儿停顿好?2、一、二、三组分工朗读,代表讲述层次划分的理由,感受内容。 问:我对富春江总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问:这一段是写水,那作者是突出富春江“异水”的什么特点呢?板书:异水: 清急问:第三节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山之奇”的?板书:奇山:形奇 (寒树轩邈)声奇 (泉鸟蝉猿)色奇 (横柯疏条)感受望峰息心,息心忘反(这一次的读是理解性的读,目的是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结构。) 体味之二:读出陶醉感重音、语速、情感(通过朗诵,感受意境美) 教师范读,全班齐读,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 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 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 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一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字,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将之 表现出来,感受文章所创造的意境。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时也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文言作品的愉悦感。)(二)、品读发现1、美点寻踪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美在脉络清晰:开头一段总叙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独有的韵味,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 使山水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在总写之后,下文紧 承“异水”“奇山”,分两层对碧水奇峰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教师示例) 美在情景交融:美在美在美在美在(这一环节是在对全文已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结构、局部、语言和写作手法进行具体地揣摩和赏析,学习多姿多彩的景物描写技巧。另外,变“提 问手段”为“引领手段”、“交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学习,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2、探索阅读一一试将本文最后一个句子挪动一个地方,使课文形成新的结构, 这种新的结构就是比较规范的“描写一一抒情”式结构,那这个句子放在哪儿好 呢?、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归纳:一是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放在“千百成峰”的后面,因为前一句介绍高山上遍地长着树, 高山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 写的是远景, 粗笔勾勒。 后一句介绍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作者进 行镜头转换,是近景描写。笔法同第二段一样,先写静水,再写动水、猛水。 二是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放在 “皆生寒树”的后 面,都是写树的 。、思考:作者留下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是按游览路线来写的,(移步换景)。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 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 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帐篷下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 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用陆游的话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可以由此再进一步想像,再 接下去,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致?让人愈想愈觉得有吸引力, 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啊。(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内涵进行合作探究, 使学生深入地体会 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让阅读成为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使阅 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四、疑难探究: (大屏幕展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个人展示 )1、这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中景物描写十分精彩。我们知道景物描写的方法 常见的有:( 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2)、妙用修辞的方法 ( 3)、抓住景物的特征 (4)、 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5)、多感官描写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2、请用:请以“我喜欢文中的一句,它美在 ”句式赏析课文。请陶醉地读出你喜爱的句子。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可从多个角度来赏析)生 1 :老师,我喜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这个句子美在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用“水皆 缥碧,千丈见底”来正面写水清;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烘托水清。 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的特点。生 2 ;老师,我也喜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这个句子美在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千丈见底 突出了江水之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了江水之急。生 3 ;老师,我也喜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这个句子美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用“水皆缥碧,千丈见 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富春江水的静态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3、言为心声,你觉得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觉察到的? 生:我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轻松、惬意、悠闲的 心情。生:我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 热爱大自然、厌倦政治,有避世退隐的情怀。 老师适时板书(热爱自然、避世 退隐) 过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富春江用她“天下 独绝” 的美,深深吸引了吴均,同学们今天有幸可以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览 富春江的美景。 (播放富春江风景图片)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 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鼓励学生放开谈, 随意谈。学生边谈, 教师边归纳, 写在黑板上。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 而与朱元思书 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 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