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试题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2014.10.10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荇藻(xng) 干瘪(bi) 田圃(b) 窈窕淑女(yo)B.襁褓(qing) 留滞(zh) 蓬蒿(ho) 溯洄从之(s)C.舴艋(z) 慰藉(j) 栖息 (q) 君子好逑(qi)D.虔信(qin) 忿恚(hu) 迷惘(mng) 斜晖脉脉(m)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瞰望 簇新 昏晕 一代天娇 B.锦障 笑涡 胚芽 红妆素裹 C.淤滩 寤寐 斗笠 润如油膏 D.汹涌 颤斗 禁锢 朦朦胧胧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1)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 (领悟 领略 领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 (2)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 (纷至沓来 眼花缭乱 接踵摩肩),热闹非凡。4.经典诗文默写(第(1)-(6)题,任选五题;第(7)-(10)题,任选一题)。(6分)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6)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7)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8)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9)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0)后来啊,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1)第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关联词写在横线上。(1分) (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冲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这段话出自 ,“胖大和尚”是 (2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7毕业前夕,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搜集整理资料中,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涉仰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板块一:在“说孔子读经典”的活动中,请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5分)(1)请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知道的孔子。(1分) (2)孔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言,请写出下列名言给你的启迪。(4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块二:小明拟写了一幅对联,但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修改或新对出下联。(2分)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心留取丹心文天祥新创或修改为: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茱萸之谜 余光中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8.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分) 9.文段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析其作用。(3分) 10.文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1.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4分)名称时间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病的习俗(至少两种)相关传说相关古诗词句(文中列举的除外)端午节挂艾叶喝雄黄酒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汝南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6分)雪人 肖复兴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