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序与无序的思辨张会新 原创 | 2012-11-06管理的目的是在无序中建立有序,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才能真正带来有序呢?有序一定就是有效率的吗?哲学与管理本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般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管理科学,必须首先了解管理哲学。此外,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可以互相提供材料和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使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获得共同繁荣的发展。所谓有序性,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不仅指不变性、稳定性、规律性、重复性,而且指规定性、约束性、因果性、必然性,是指现象服从规律。一般来说,无序和有序都是描述客观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或系统中各运动状态之间关系的范畴。有序是指事物按照规则的要求运动,因而形成有序的状态;无序指事物不按照规则的要求运动,因而呈现出混乱状态。有序性和无序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序性中包含着无序性,无序性背后隐藏着有序性。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有序或绝对的无序。在有序的事物中,往往存在着破坏其原有规则的排列或运动过程的因素。二是有序和无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是相互贯通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由于有序和无序分别代表着积极向上和消极破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和结果,因而充分认识有序与无序,消除或减少无序,增加和利用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为消除无序而生社会越进步,人类生活的内容越丰富,社会系统越庞大,各种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而无序便开始滋生。以往人烟稀少的小路变成熙熙攘攘拥挤的街道,如果没有专人组织和引导,场面将是一片混乱。于是,消除这种无序状况的城市交通管理便产生了。以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演变成今天繁荣的市场经济,如果没有通用的市场规则,市场交易将无法进行,为了消除这种无序,对市场经济的管理诞生了。同样,以往一家一户的手工生产被大规模的组织或企业的工业生产所代替,而如果没有组织、规则和纪律,没有管理者和领导者,生产和市场会处于混乱之中,为消除这种无序,对市场和企业的管理产生了。伴随各种消除无序的管理活动的诞生,无序将被有序替代,然而同时,新的无序也将继续产生,需要新的管理活动来消除无序。无序与有序交替变换,作为消除无序的管理理论也将不断产生、完善并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任何事物的无序都将使其难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效率和效益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就必须消除这种无序和混乱状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并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实现预期目标。这种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并对其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的做法就是管理。因此,管理是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变的桥梁,通过管理消除无序,创造有序。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无序,也就不需要管理,也正是因为系统中的无序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创造和维持有序就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不恰当的管理只能制造无序众所周知,管理就是通过“管”,即管制、规范、约束等活动从而达到被管理对象的“理”,即理顺、和谐,也就是有序。但是,不恰当的管理、错误的管理非但不能创造有序,反而可能制造更多的无序,而一旦这种新的无序状态被创造出来,这种管理活动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例如,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如果允许车辆和行人自由行走,那么不仅车流、人流的速度大大降低,而且诸如堵车、撞车等交通事故则会经常发生,这种错误的管理创造了更多的无序,理所应当被取缔。在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中,如果对市场价格完全不加控制或管得太死,都会引起市场秩序的紊乱和经济效率的降低。企业领导者错误的决策或错误的经营理念将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混乱,影响企业声誉和经营效益,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既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序,消除无序,那么一旦管理活动无法创造有序,反而引起新的无序的时候,这样的管理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就需要新的、更好的、能够创造有序的管理来代替创造无序的管理。能创造有序的管理才能延续下去根据亨利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管理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把人、财、物等要素组织起来并进行合理配置,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达到有序。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为创造有序或是更好地维持有序的方法手段的不断延续与演化的过程,有助于创造并维持有序的管理方法将持续存在下去,直到不能再创造有序的那一刻为止。例如,在公共管理理论中,公民不得随意伤人,不得偷盗,下级要服从上级等有助于社会秩序稳定的管理方法和规则始终持续存在,并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方面,有助于规范市场,维护经济秩序的国家宏观调控、税收调节等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不利于维持有序的完全自由放任或纯粹的计划经济等管理手段陆续被替代。企业管理方面,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有序的企业组织理论、激励理论、决策理论等伴随着企业管理实践而不断完善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有效的管理理论,例如标杆学习、流程再造、绿色管理等等。总之,任何管理理论或方法,只有在它可以创造并维持有序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并发展,不能创造并维持有序的管理活动或理论终将被新的可以创造有序的活动或理论取而代之。在有序与无序间穿行有序和无序并非一成不变,有序在管理不力或系统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演变成无序,需要管理活动来消除,达到有序。然而,管理活动如果墨守成规,固守原来的有序,也会在系统各要素的作用下自发演变成无序,此时管理活动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应的调节,也会丧失存在的依据。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绝对的有序,但在管理实践中,尤其是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表明,绝对的有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绝对的有序和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而适度地打破常规、制造冲突不失为促进发展的有效方法。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科举制和八股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现行教育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物资统分统派,价格固定,投入产出固定,看似有序,却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些自由度几乎为零,极端保守的企业似乎很有序,而这样的企业也恰恰丧失了企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活力。“水至清则无鱼”,墨守成规是死亡的催化剂,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不懂得不断打破旧有的秩序并创造新的有序就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保持适度的无序,实行冲突管理正是许多企业成功经验之一。耗散结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叫做“涨落导致有序”,也就是打破常规(有序)制造“涨落”(无序),“涨落”会创造新的发展的动力并最终导致有序。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制造了“涨落”,而正是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动力,最终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不断创造新的有序。在企业管理中,创新精神,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内部岗位竞争等“无序”状态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添企业发展活力。有序管理的作用与条件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社会系统中的无序是绝对的,有序是相对的。由于事物运动过程的不可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在系统内部必然会产生无序现象,如知识的老化、信息的过时、体制的落后、资源的耗竭等,因而就需要通过管理消除这些无序现象,维持系统的有序性。所以,有序、无序与管理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无序是管理之源,管理是消除无序和创造有序的手段,因而这种管理称为有序管理。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在不断消除无序、创造有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只有通过有序管理才能创造并巩固文明成果。在人类文明中,良好的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等,都是通过有序管理建立起来并得到维持的。首先,有序管理可以减少盲目性,减少内部摩擦和不必要的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通过有序管理,不断排除无序,创造并维持有序,有利于社会组织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也将能更好地得到巩固。最后,通过有序管理维持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可以保证系统秩序的良性循环,在无序和有序的变迁中达到社会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要达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活动来促进有序,即有序管理。而有序管理必须在系统思维方式下树立和谐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实施适度的管理活动。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对常规性或重复发生事物的一种规定,也是管理的一个载体。制度既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又是对以后工作的要求;既是对某件事的规定,又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某件事。因此,有完善的制度并能严格执行,则系统在运行中就可以减少摩擦和浪费,少走弯路,从而能保证系统经常处于有序的状态,并使其高效地运行。相反,没有制度,组织系统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管理活动也无从进行。任何事物都是有序和无序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度”就构成了事物的状态与过程。一定的秩序,或者叫“有序度”,是表示有序或无序程度的一个总称。在管理活动中也要适度,管理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有序管理也不是说秩序越严整越好,而是要适度,达到有序和无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适度的管理是对一个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的检验。 作者:张会新 高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