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兴镇小学随班就读资源室教师培训材料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特殊教育的对象1、广义:即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都包括在内,这里有各种能力超常的儿童、行为问题的(包括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智力发展低常的弱智儿童、视觉或听觉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儿童(包括盲童、低视力儿童、聋童、重听儿童)膨体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感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等。有的国家近年统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2、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包括的仅是智力、视觉、听力、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身体病弱、多种残疾等儿童,故又可称“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二、常见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指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右与之同时存在并表现于发育时期。三个标准: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2、且有适应性行为缺陷;3、发生在18岁以前。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分级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分类有多种形式。在特殊教育中,普遍运用的是依据智力水平分级和教育可能性分类两种方法。1、依智力水平分级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商值的大小划分智残等级,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等级。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标准,制定了我国的智残分级标准。智残级别分度 IQ值(智商) 适应能力 一级 极重度 20以 极重度适应缺陷 二级 重度 2035 重度适应缺陷 三级 中度 3550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 轻度 5070 轻度适应缺陷2、依教育可能性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将他们分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三种水平。以上两种分类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总体而言,轻度的相当于可教育的,中度的相当于可训练的,重度以下的需监护的较为一致。轻度的智残儿童有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他们对读、写、算等基本学科的学习虽有一定困难,但如果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够接受相当于普通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具备初步的读写和计算能力,经过教育能学会遵守一般的行为规范。中度智残儿童具有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特殊教育和训练,阅读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完成大约小学二、三年级的学习任务,能形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能从事简单的机械性的工作。重度的智残儿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与交往能力很差,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训练的效果比较差。极重度的智残儿童需要终身护理。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一)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使其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1感知觉特点: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迟钝、缓慢;智力残疾儿童的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2记忆特点:智力残疾学生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第二,由于记忆的组织能力差,智力残疾儿童不会采用分类等形式,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3思维特点:智力残疾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二是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三是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这些表现在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很少能主动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表现在易受暗示,缺乏主见。4语言发展的特点:智力残疾儿童在语言发展上特点主要有: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思维的不灵活,智力残疾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发音不准、吐字不清。5个性的特点:智力残疾学生由于认识活动有缺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限制,生活经验少,影响了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个性上形成了一些特点,首先是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容易接受暗示,脾气固执;其次是高级情感发展迟缓。高级情感主要指诚实感、责任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自我牺牲精神等等。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和训练不公开智力残疾学生的身份学习要讲求实用(一)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智力训练在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中,智力的开发与训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教师,不光要教给智残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2听说读写训练对智力残疾学生的听说读写要求,与正常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因为在同一班级上课,教师必须顾及全班绝大部分的正常学生,同时又要兼顾一两名智力残疾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注意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语言的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听到、听清、听懂。3劳技训练在随班就读班级中对智力残疾学生如何进行劳技训练,需要从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训练要求和计划,使智力残疾学生能从劳技训练中真正得到劳动观念的教育和劳动技能的训练。4、感知肌能训练感知肌能训练,是指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能力、肌肉活动能力以及二者间协调能力的训练,也就是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丰富的外界刺激和感知觉信息,并通过其肌体的活动增加其肌肉的活动能力,从而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力的发展。5、计算训练智力残疾学生在随班就读中学习数学,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使用普小教材,进度快、难度大,智力残疾学生接受的难度更大。如何在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又能使智力残疾学生有所得,教师必须恰当地处理教材,做必要删减和添加。在数学上只能让学生学些最基本的东西,适量增加一些难度相当的练习。(二)听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按听力损失的程度分类。可分为两类四级。 听力损失程度(分贝) 类 别 级别91 聋 一 级 聋 7190 聋 二 级 聋 5670 重听 一级重听 4155 重听 二级重听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听力损伤后会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发生某些变化,了解和掌握听残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可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1听力残疾学生的感觉特点听力损伤可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这是听残学生感觉的一个特点。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越是听力损失重的,越要以目代耳。2听力残疾学生的注意特点听残使得一般声响刺激不易引起听残学生的注意,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3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回忆出来,对语言材料则不太容易记,再现也不完整。特别是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对语言韵律、声调的感受。4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听残学生语言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听残学生语言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生理的发展,与同龄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第二,他们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第三,语言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差异显著。5听力残疾学生的思维特点听残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但是,听力残疾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也给听残学生思维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听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教育教学(一)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听残学生耳聋问题要靠医生去解决,而他们的语言缺陷要靠教师来补偿。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是强调听残学生所在的普通学校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负有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补偿其语言缺陷的责任,各科教师都要结合所教课程内容,训练听残学生的听力和发展他们的语言。(二)争取为听残学生配备合适的助听器助听器通过增强声音的强度来改善听残者的听力状况。对听残儿童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这样通过听觉来学习发音说话,获取各种各样的声音信息,无疑有助于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心理的正常发展,有助于在普通学校环境中的随班就读。(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当采用手语 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不可能都是耳聋程度相对轻的,普校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课堂常用的手语,以及使用生活中的自然手势动作,来帮助听残学生理解字词和教学内容。(三)学习困难的学生1、学习困难问题概述在学校教育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感官智力上的障碍,似正常儿童,但却学习成绩很差,普通教育中称之为“差生”,如果再伴有行为品德问题,则被称之为“双差生”。他们也是我们特殊教育的对象。我们称之为学习困难儿童或学习障碍儿童。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认知失调。感知运动不协调。缺之一般的动作协调能力。多动。少动。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与思维紊乱。听说不协调。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鲁莽。3、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教育教学纵观学习困难学生在所表现的心理行为特性,无外乎表现为认知问题、语言问题和个性及行为问题。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业水平,也就要从这些方面,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特殊教育与训练方法。1内容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