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上智文化公司下属的滨河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经理孔相鑫,今天早上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阅读中庸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我这几十分钟的分享能给你对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帮助。首先我们讲为什么要这样重视中庸的学习,在古代中庸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因为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儒家推己及人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由孔子提倡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中庸之道是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的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思想。所以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通过中庸来完美的诠释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其实中庸不是一本砖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力去理解说他到底说什么。他来源于我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圣贤在于千古之前,他们用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通过精炼的语言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我们说中庸的内圣外王就不难理解,我们看这“圣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1见图)上面一个口一个耳字,底下一个人一个王字。这个口和耳在繁体字里面就是听的意思,也就是说能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的人,既能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使别人听从自己。这个人就能由人而王,成为圣人。这就是中庸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状态,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和带动大家一起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的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至于,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状.当我垂锤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变我们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这个故事不正是为中庸说的做了很好的注释吗.要想成功,先要踏踏实实自我修炼,努力使自己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境界。用自己的行动和修养去影响和带动大家一起去改变世界.其次,我们要读懂中庸,就要理解它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它是贯穿整本中庸灵魂。中庸的理论不断强调至诚至信,天人合一,顺应天道。那么就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复思考:1什么是性?2. 为什么说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3.怎么达到天人合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理解这几句话对我们学习中庸很重要,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说的很清楚要做到天人合一,要了解和顺从“性和“道”而后做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对性和道的理解对我们学习中庸很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没有变.所有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比如我们国学里面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是源于人身体构造内部的太过与不及.打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情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的思维就会不够,就是思维力不够。这也让我想起前几天人事行政中心杨燕,杨主任在微信上发的“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加之生活饮食失调,作息不当,容易引发生理疾病,如感冒等。人事行政中心特准备了一些春季感冒、上火的常用药,有需要的同事可到人事行政中心领取的暖心帖子。还不忘告诉大家在A论坛上推荐春季饮食:7种天然“感冒药多吃抗病毒的养生文章,让大家注意养肝护肝,注意春季饮食合理搭配。还有最近董事长在早课上一直在教导我们,人吃多了不运动不消耗,就容易上火,天有24个节气对人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人应该顺应节气去调理身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1:30以后就要休息,早上6:00起床,合理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敦敦教诲,沁人心田。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我只在咱们滨河公司见过,我是真心的称赞。拿破仑有句话很经典叫“人的身体构造即是命运。所以说人应该顺应人的自然禀赋也就是“性”,如弟子规说的“居有常,业无变.做事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口渴了就要喝水,晚上该休息的时间就要休息,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事不能失去节制,保持中正平和。这要才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然就是你就是有再大的能力和本事也枉然,如三国时期的郭嘉奉孝,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赤壁大战后曹操也叹息地说:“若是郭奉孝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一代鬼才,就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纵欲饮酒,虽然受到过陈群的劝告,但是自己就是不以为然。最后在征讨乌丸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加上身体虚弱病逝了。这正是“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现在我们社会上许多青年人,纵情玩乐,饮酒无度,晚上不睡在被窝里看韩剧看小说,过了12点还不睡.导致自己内分泌失调。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满脸小豆豆,一天到晚没见有精神。作息没有规律,让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的身体本身出了问题,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说明心见性很重要,他对我们的命运很重要。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为什么说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 最早出现天道这个词是在尚书中,很多的先秦书籍中出现天道这个词。主要指“自然的规律“辞海”也是这么解释。唐孔颖达疏曰:“天命之谓性者,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智、或信,是天性自然,故云谓之性.率性之谓道,率,循也;道者,通物之名。言依循性之所感而行,不令违越,是之曰道。感仁行仁,感义行义之属,不失其常,合于道理,使得通达,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谓人君在上修行此道以教于下,是修道之谓教也。”在孔颖达看来,中庸讲“性”“道“教”,是就人而言的;讲人之性源自于天,循性而有人道,修行此道而得以教化。总结来看,要理解道要从自然、人、循环。这个三个方面入手了。 为了大家学习方面我制作下面这张图,如果大家把这张图学会了,大家也就基本上了解了中庸核心内容,以及国学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含义。我们现在看这个图,一般大家都认为是上北下南,然后说老师你这个图肯定是画错了,为什么南在上面呢,但是实际上这个图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很多的人都觉得这个图难以解释,跟现代地图的上北下南正好相反,原因很简单这更符合人与自然的统一。我们看东面是春天五行属木,主人身体的肝脏。大家想春天万物生发,春回大地。所以说是五常中代表仁德.西面是秋天五行属金,主人身体的肺功能,金秋十月,万物丰收的季节,需要去打猎去收割主收敛肃杀。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中国不仅骂人讲文化,连杀人都讲文化,就是秋后问斩。为什么一定要秋后问斩,而不是夏后问斩,春后问斩,因为它绝对不可以在别的季节。万物在生发的时候,你是不可以动一点点杀心的,如果这时候你动了杀心,你摘下了任何一朵花,你到秋天的时候都会少结一个果.在五常中代表义德,南面是夏天五行属火,主人身体的心脏,炎炎夏日,万物成长。火也代表文明,因为人类对火的合理运用,才让我们逐步从茹毛饮血,走向刀耕火种。所以在五常中火代表礼德.北面是冬天五行属水,主人的身体的肾脏,冬季粮食入库,万物蛰伏于大地之下,只有智慧的生物才能生存下去,代表一个循环的结束。所以说在五常中水代表智。中央是能运化万物的土,主人身体的脾胃,大地恒远以来承载万物繁衍生息,承载五行四季的变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说在五常中土代表信。人体内部对用外部的变化也是在不同季节不同的调整.这样也自然天性的循环和内外相和,就是就是道。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说是人的肺脏,就是魄指人的肺功能,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就是从肾来的.所以魄力就是讲的是人的身体肺和肾功能,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魄力它关系到人身体的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你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是你自己肺气和肾精足不足的问题.那么另外一点,精神,说你这个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别萎靡,可是这个精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精同样是肾是指精,而神在这里是指心神。那么所谓精神.在中医看来就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肾相交通的能力如何,什么是心肾相交能,它就是说你的肾气要上的去让你的大脑时刻感受到清凉,你的心火要下去让你的脚底感受到温暖.如果你心火上去了,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你上火了。上火严重了,火气下不去,会怎么样,大家想想,你脚底冰凉感受不到温暖会怎么样,你会感冒发烧。我们感冒发烧就是心肾不交的一种表现。如果你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你这个人就显得没有精神会生病。所以这个精神也是指的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一种东西.那么胆识,在中医里认为,胆是主决断的,那么你有没有决断力,这也是你的一个领导力的一个体现.那么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胆气的足不足,并不是说这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关键是一个胆气的足不足,胆精的问题,所以你这个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看你的肝胆的能力。这样讲来就是说学习中庸,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无限深入的向我们的内在看,向内在的去观察我们人身,是在培养我们向内看的能力,但是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向内看是很痛苦而且很难,这也是自古圣贤皆寂寞。比如说在西方社会,它追求的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我们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外面这个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中庸说的至诚、至善.也就能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