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目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思考也不去寻找而是随波逐流,放弃对自我的探索与追求.教育 大学 专业 梦想 人生(杂感)中国小学到中学的教育是常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中国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机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让现在的我们有扎实的基础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成绩好的就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好的就早早被淘汰了.可为什么教育也要有什么淘汰机制呢?为什么不能像美国一样尊重个性,教育平等呢?可能是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受教育也是要竞争的(对分布不均的优秀教育资源的竞争).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上好的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开始的竞争模式产生了所说的马太效应,淹没了很多有不同天分的却被误认为是达不到要求的差等生,教育公平,以人为本何在?同样,由于我们一直是以外界(父母、老师、学校、)所要求的目的去学习,是被动的,我们很少有机会主动去思考我们到底喜欢学什么,到底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即使是有这种想法,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尝试我们想了解的,只好乖乖听话,做个“乖孩子”,最后,我们都是“一样的”所谓的“标准”好孩子.我们虽不喜欢这样的标准来限制自己,但没办法,因为我们还小,认知和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就像跳蚤实验一样,一开始便被限制了自身发展的高度,我们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大多数时间花在了课本上为了考试),10年左右的这样的学习,让我们习惯了这样去不情愿的去读书,这让我们失去了读书和求知本应该有的快乐,也让我们把学习误认为是一种折磨,我们的认知也只是被局限在在所学的课本上。看课外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奇思怪想被认为是太天真有限的阅读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都局限在一定的认知范围内,我们也试着去跳出这种无形的限制 ,可是多数被现实打回原地(少数有所自我成就的有:韩寒、罗永浩 有条件的“海龟”:李开复),久而久之我们便习惯了在玻璃杯内一定的高度跳跃,习惯性的以为我们所接触到的就是世界,有的变得自以为是,有的随波逐流上大学之前,我们忍受着考学的压力下艰难的学习成长着,我们暗自抱怨着不断地考试和教育制度,我们抱怨没有时间,没有自由,我们渴望无拘无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到了大学,我们自由了,我们以为我们到了天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现实呢?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还是要上课,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还是要面临考试,一门过不了就毕不了业,我们有很多业余时间,却很少有人用来学习,取而代之的是打游戏,看小说,看电影、电视剧这么好的时间和大学条件,却用来玩乐,唯独忘记了自我提升,忘记了成长!我很无语啊!为什么?迷茫!因为他们从没认真想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兴趣在哪?大学又没人管,选的专业很多人都不喜欢,就堕落下去了。可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呢?是自己选的啊?忽然想起,当时我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对这个专业了解很少,只知道是和计算机有关的,还很热门,好找工作,可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专业到底教的是哪些课程,以及毕业以后具体从事的工作内容,觉得这个专业名字好像正合我意就选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没有真正了解大学的专业就选了一个到后来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只是希望高考后的学生在选专业之前,除了要知道自喜欢什么专业,还要知道你喜欢的专业到底教的是哪些课程和毕业后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个真的很重要!可以问百度问谷歌,总之在填志愿之前利用一切资源搞清楚。你必须清楚你选的专业和你的兴趣爱好及梦想最好是一致的,因为这会让你在大学更有目标与动力,不会沦为之前的例子。即使选错了专业,还可以转专业的,但还是慎重选择为好。我们的选择造就了我们的人生,听从内新的呼唤去选择,才会有我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因为我们的心不会欺骗自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不去尝试和了解你永远不会选择,好好选择自己的路,因为一切在于我们自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