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 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理论分析 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 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课税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实际影响,要看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经验分析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式: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是当前在经济学中最为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效率 公平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 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帕累托改善,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 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实现帕累托效率的三大条件:生产效率产品组合效率交换效率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产权清晰;产权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价格接 受者;产品同质;完全信息;自由进退。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表达式:政策主张:最小最大化原则: 以社会境况最差人为标准而致力于实现公平的政策应 努力实现最小效用的最大化效率与公平的替代要实现分配公平,就要以降低效率为代价; 要提高效率,也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原因: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市场功能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公共产品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即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 据效率原则,零边际成本要求零价格,但零价格无法提供收入来补偿任何固定成本。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极大潜力外部性 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外部性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如汽车尾气的排放:价格机制无法为清新空气的机会成本 提供正确的信号。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形成,使一些为人们所需要的市场难以存在。如贫困保险 市场功能缺失因市场功能不完整而力不能及的经济现象。情形:1分配不公平,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政府参与公平分配的必 要性,经济公平是正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的 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缺少协调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机制,一般认为,无须动用大量经济 资源,政府的稳定政策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优值品和劣值品优值品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高雅艺术等; 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劣值品 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吸毒等;市场供给往往 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财政职能:配置职能:矫正竞争的不完善;矫正市场的不完善。分配职能:为实现分配 公平,政府的政策手段:财政支出,税收,政府管制。稳定职能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偏好显示问题;偏好加总问题,加总方法:习俗,独裁,投票 (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阿罗不可能定理假设前提1个人理性条件;2无限制领域条件;3帕累托条件;4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5 非独裁性。 结论:在上述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出现投票驳论的原因:多峰偏好寻租指的是对垄断租金的追逐行为。政治家四种类型:仙女半仙女不确定世界女巫政府失灵的原因: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1投票悖论2间接民主的问题3政治家受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4利益集团 的寻租行为矫正政府失灵引入竞争机制1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2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 性的制度。3由私人企业承担公用事业。改革公共决策制度改造民主政体1进行立宪改 革2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3约束政府开支私人产品的特性 举例:电视机竞争性:新增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排他性:存在将没有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纯公共产品的特性 举例:路灯非竞争性:mc=O非排他性:即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混合产品:1 非竞争性 2 排他性;如:桥梁公共资源: 1 竞争性 2 非排他性如:海中的鱼教育服务的性质:混合产品私人产品特征 受教育者有获取更多未来收益的机会 越是基础教育教育的公共产品特征越强教育的正外部性:1技术进步之基础;2有助于减少犯罪;3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4有 助于公平和稳定5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外部性的私人对策:道德约束:企业合并科斯定理: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每个人的状 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前提:产权明晰启示 :产权一旦确立,私人经济主体就能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须 政府的介入和干预。适用范围1当事人很少,而且外部性来源清楚排污权交易制度指政府向企业拍卖污染许可证,并且允许排污权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 政府管制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 的行为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一经济交往复杂化一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一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一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一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 求增加f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偶然事件论主要观点:1 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2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 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 效应),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3 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 出上新台阶4 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财政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预算原则:完整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预算程序:编制f审批f执行f决策政府釆购制度指政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釆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釆购程序 确定采购需求;选择采购方式;审查供应商资格;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与结算贫困线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 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且取决于家 庭规模。贫困率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常用以衡量一国收入分配 状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主要是借助经济增长推动的扶贫贷款,最大的农村扶贫项目;资金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资金投向 贫困县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改变贫困农户基本生活条件项目。以工代赈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基础;为贫困人口 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机会;缓解贫困人口的食物短缺问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以收入调杳为基础;采取补差机制给付方式一般采取现金救助方式;有些地区实行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相结合的方式。 负所得税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基本设想:低于贫困线的人可获得现金补助,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须缴税。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1弥补保险市场的市场残缺问题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贫困保险不存在;2弥补收入分配上的市场缺陷a特别长寿者工作期间的积累可能不足以维持晚年生活;b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提前退休问题令个人福利状况大大下降3 社会保险是优值品 个人缺乏远见,政府介入体现父爱主义观念4 相对于商业保险的其他优势,节约交易成本,更有利于分散风险可以实行指数化,以 抵御物价上涨风险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 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 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部分积累制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 的支出需求 。是一种结合了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的筹资方 式。国有财产收入指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价款等收入。国有不动产 一种是作为公共用途的资产,如道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关 用房、图书馆、博物馆等,一般不以获取财政收入为目的;另一种是可以取得财政收入 的国有财产。国有动产 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公共企业收入指政府从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竞争性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的自由竞争地位垄断性公共企业由政府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也可能 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经济和政治目的。行政收入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罚没收 入使用费 指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者收取 的费用。 政府收取使用费有助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 在多数情况下,政府收费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教育、公共保健、文 化设施等。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拥挤问题,在此情况下,收 取使用费是实现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税制的三个基本因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 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 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征税对象1 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2 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 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税基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什么 计算税额。税且: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按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划分: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指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 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比例税率 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 争。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累进税率 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 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全额累进税率 指全部税基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随着税基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 实际上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 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 在税额累进税率下,当征税对象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 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 累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