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安区“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在新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富美新同安,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遇叠加、潜力释放和决战决胜的重要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科学编制我区“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对于全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保障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及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战略,高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助力富美新同安建设,根据厦门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发展专项规划厦门市“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规划同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同安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积极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形势和疫情挑战,将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放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为核心,以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科技兴粮、完善粮食储备应急保障体系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主要成效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1.28万吨,超额完成上级给定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截至2020年底,全区耕地保有量12.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4325万亩,均不低于规划下达的任务。全面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面积9300亩任务,并通过省级数据库审核验收。2.科技兴粮深入实施。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92万亩,2020年推广高效节水面积225亩。绿色技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广,2020年粮食作物主推技术达到95%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省级及市级下达发展指标。耕地地力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区耕地质量等级比2019年提高0.21个等级,2020年化肥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14.5%,2017年以来,全区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173.34万元。3.粮食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执行粮食安全应急预警制度,督导粮油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市场投放量正常供应,落实好粮油购销相关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区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价格平稳。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3家粮食加工企业(单日稻谷加工能力最高达900吨),7家粮食生产批发企业,28家大型商超企业(1000平方米以上),2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生产配送流通渠道良好通畅,平时及战时粮食供应保障有力。4.粮食仓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建一批粮食仓储设施,节粮减损、绿色储粮等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制度有效落实,粮食储备仓容及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区标准化储备仓容为4.93万吨,实际可装储备粮4.14万吨,可满足全区4.07万吨粮食储备,超过了省政府下达的储备规模相匹配的仓容任务,储粮宜存率达100%。对辖区10家粮油企业粮油仓储设施开展备案管理工作。5.依法治粮工作切实加强。落实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认真完成治理“餐桌污染”、季度粮油质量“双随机”抽检等工作,2020年全区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原粮卫生抽检合格率90%以上。落实粮食统计职能,专人负责统计粮油流通数据并分析、上报。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成效显著,全区共建有7个价格监测网点,高质量完成价格周分析、月分析报告,合理引导消费,有力维护粮油市场价格稳定。认真组织开展粮食市场巡查、粮油库存检查等工作,为保障粮油市场供应保驾护航。6.爱粮节粮宣教活动深入开展。抓住粮食科技宣传周、粮食安全宣传周、爱粮节粮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媒体、发放宣传手册、社会、公益广告、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等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加强爱粮节粮、“光盘行动”等宣传教育,粮食安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不断走深走实,百姓群众节粮爱粮意识明显提高,厉行节粮社会风尚加快形成。(二)面临挑战全面总结认识全区“十三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进展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区粮食安全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粮食保供形势仍然严峻。同安区非产粮大区,属粮食纯销区,外调粮食受外部市场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疫情的跌宕起伏加剧了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同时持续的人口增长也为粮食供应带来一定压力。2.粮食稳产任务较为艰巨。同安是山区,耕地多为坡地,不适用大型机械,实行机械化难度大,人力生产成本投入高,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机耕道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需求,种粮效益低,一定程度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3.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同安区粮油加工业多为中小企业,粮油加工科技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还较为薄弱,存在成品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4.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意识有待加强。同安区农户普遍种植面积小,从事农业种植多为妇女和老人,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认识难、接受难、参与意识不强,习惯传统施肥等种植方法,不利于地力保护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储备保障体系,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富美新同安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底线思维、依法管储。坚守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底线,坚持量质并举,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持依法治粮管储,强化执法监管,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粮食行业治理。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依靠科技和人才兴粮管储,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创新手段攻克粮食领域的发展瓶颈。进一步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健全统一高效的粮食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储备发展的质量和效能。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效能。坚持协同高效、统筹发展。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推动形成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新格局。(三)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法规、机制、资金、人才、技术等各项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保供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监管高效规范,建设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至“十四五”期末,地方储备粮规模达到3.7万吨,储备粮库有效仓容4.9万吨以上,绿色储粮(生态储粮)的仓容达到4万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提升生产机械化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粮食仓储流通效能明显提升。粮食仓储流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建设与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要求相匹配、布局合理、高效协同的粮食物流体系。提高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推进粮库智能化、粮食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运行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持续提高,地方储备粮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全覆盖。粮食储备规模全面优化,品种结构更加合理,轮换运行机制灵活高效。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粮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粮食相关法律法规,全面促进依法治粮。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流通监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推进全链条、多环节、系统化的粮食产后“减损”。做好安全生产和安全储存服务保障,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十四五”同安区粮食行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5年属性1. 储备有效仓容(万吨)4.9预期性2.绿色储粮(生态储粮)仓容(万吨)4.0预期性3.粮食储备规模(万吨)4.0约束性4.政府承储库点信息化覆盖率100约束性5.应急加工能力(吨/日,稻谷)250预期性6.应急供应网点(个)37预期性7.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个),新指标2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加强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规划下达的指标任务。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耕地质量监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提升耕地地力水平。2.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建设项目后续管养保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节水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引、蓄、灌、排”体系,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灌溉利用效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动新型适用农机具应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健全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功能,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4.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1.做强做大粮食产业主体。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深化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种植,构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从基地到餐桌的产业体系。推动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深入实施中国好粮油计划、“优质粮食工程”和“领跑者”计划,促进粮油加工业增产提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结合,支持粮食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储粮、加工等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创新,提升粮油加工、仓储等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粮油商标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粮油商标品牌,壮大“厦门好粮油”。2.保障粮食有序流通。培育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完善健全粮食供应保障中心、粮油批发市场、社区商业设施等粮食供应网络。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引导粮食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高标准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规划建设、提升改造,推动批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鼓励本区企业到粮食主产区投资建设粮源基地,支持粮食主产区企业来同安区建立营销网点。发挥集同海关口岸优势,鼓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