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文化景观与环境教案授课者:杨双 指导老师:冯明贵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2.了解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文化景观的相关资料,提取并加工有效信息,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关系的能力。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图文结合的能力。3.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相互协作、表达、倾听的能力。4.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实物,并能够根据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重点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及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化景观有哪些主要特性?【学生回答】空间性和时代性【承转】文化景观的空间性与时代性,使文化景观能从空间上体现文化的差异,从时间上反映文化的历史变迁。而文化景观的特性及其作用,是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的。那么,文化景观与环境有何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文化景观与环境。【板书】3.3文化景观与环境【讲授】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环境影响文化景观;另一方面,文化景观反映环境特征。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我们先来探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景观自然环境建筑特点云南高脚竹楼西双版纳高温多雨、潮湿多虫,高脚竹楼可防潮、防虫陕北的窑洞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缺少木材, 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凿洞而居江南“人”字屋江南地区降水较多人字屋适合排水【板书】一、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合作探讨】我们了解到的文化景观或文化现象有许多,如农田、服饰、民风民俗、建筑等。下面我们以建筑景观为例来探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讨论一】这些建筑的特点(屋顶的倾斜程度,建筑材料)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承转】对于上面我们所说的民居,估计同学们很少见过,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资源的减少,我们见过最多的就是高楼大厦了。既然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那么,这种现代建筑的特点是否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略【归纳】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各地的文化景观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在减少【板书】 影响(在减少)1、自然环境文化景观 【承转】刚才我们讨论的是民居,了解了文化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文化景观。请同学们看“图3.14明清时期虫神庙分布图”讨论第二个问题。【讨论二】1.虫神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2.它的出现与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3.既然“虫神庙”可以反映虫灾的发生,甚至是虫灾发生的地理环境,是不是没有“虫神庙”的地方就没有虫灾?为什么?【学生讨论】略【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1.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2.久旱必蝗;3.不是,因为如果一些地区掌握了一些治蝗或灭蝗的方法,或者他们不崇拜虫神,这样有些地区有蝗灾,但是却没有建虫神庙。【教师归纳】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得出文化景观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板书】 影响(在减少)1、自然环境文化景观 反映(有局限性)【承转】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虽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它也同样影响到自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正如我们在学习大气、海洋、陆地时讲到的,环境为了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也反过来影响环境,如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污染大气,造成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海水污染等。因此,作为创造文化的人,对于自然环境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文化景观,尤其是物质文化景观,正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的最好体现。读“图3.15都江堰平面图与今日景观”。【教师提问】这张图片上的文化景观是什么?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区?【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我国四川【教师提问】既然文化景观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它的修建反映了当时当地可能有什么灾害?【学生回答】旱灾【承转】为了防治水旱灾害的发生,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这里修建了都江堰,现在请对都江堰的历史和现在有充分了解的同学给大家介绍。【学生介绍】长江上游的岷江流经崇山峻岭后,在四川灌县一带进入平坦的成都平原,过去这里常常发生水旱灾害。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就是一个顺应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例子,既可防洪又可灌溉,至今仍恩泽成都平原的良田,同时也不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大家都称其为一个有利而无害的文化景观。【教师介绍】但是也出现过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西部的开发引来的黑风暴;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对中亚的垦荒造成的土地荒芜;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目前对下游的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与以前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等不无关系。【归纳】总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板书】2、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承转】前面我们主要学习了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此之外,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板书】二、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教师提问】大家来这个学校也有一年多了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附近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路变了。(引导学生)以前路不是在这里的,现在的路变大了。【归纳】嗯,观察很仔细。道路的变宽说明了这里的交通是不是会更方便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拥挤了?道路的拓宽说明了南宁城市化水平提高了。【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哪里的公车站牌最多?在南宁市。【学生回答】市中心(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嗯,市中心是南宁市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公交车比较多到达。所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提问】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城市,我们怎么样才知道是什么城市呢?【学生回答】路标(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沿途的地名文字“喀什”“克拉玛依”等等。还有些地区采用双语地名,即用汉文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字标注地名。一位内蒙古西部的牧民乘火车到东北旅游,从沿途地名文字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是否离开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个例子中,地名景观既反映了语言文化的区域差异,也反映出民族自治制度的地区差异。【小结】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的创造物,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文化景观,人们既可以了解一地的物质文化环境,也可以了解一地的精神文化环境。【板书】反映文化景观人文社会环境【练习】课本P53活动1、2【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小;文化景观也能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也要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应该善待自然、保护和尊重自然。要知道,人类在创造文化景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进行了改造,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的建设如果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或无害的影响,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板书】3.3文化景观与环境一、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 影响(在减少)1、自然环境文化景观 反映(有局限性)2、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二、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反映文化景观人文社会环境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