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 曹柱强课本,又称教科书,或教材,是教学的专用书籍。它是构成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就不能不重视对课本的运用。一、运用地理课本的重要性现行中学地理课本除实验教材和各地编写的乡土地理教材外,主要包括初中使用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必修课使用的地理共三套六本书,此外还可包括中学适用的地图册和读图作业图册等教学参考图。这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学地理教材体系,对于完成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任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地理教学大纲作为国家教委制订的关于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体系、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等,均作了简明扼要的规定。地理课本则是根据这一规定和教学法的要求编写出来的,是地理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化。离开地理课本,地理教学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据。(二)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人的活动。一定年级的地理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地理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讲究教学的有效性,而课本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并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因而成为理想的教学材料。离开地理课本,既解决不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教学质量也失去了客观的衡量标准。(三)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传输过程。课本既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媒介。为了保证这种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提供的信息应尽可能达到“全”(是围绕特定目标相对地“全”)、“精”(有针对性)、“准”(真实准确反映客观实际)的要求。在这些方面,地理课本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它是国家组织地理教育专家、编辑人员编写和审订的统编课本,其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无可争辩的地理事实和理论,并反映了当代地理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第二、它的编写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即课本内容不仅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智能发展的要求,还有政治思想、情感品德方面的要求。可以说,科学性是课本的基础,思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第三、它历经多次修改,总结吸收了长时期来地理教学实践的优秀成果和中外各种地理课本的长处,因此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当前学校地理教学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第四、课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第五、作为一种信息媒体,经济实用。便于学生使用、携带和保存。地理课本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第一,课本编印出版的周期较长,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很快,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故教材内容常有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地方。第二,统编课本体现了国家对教学的统一要求,但由于全国各地的教学条件存在着实际差异(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条件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可能导致地理课本与部分学校的教学实际有些脱节。二、怎样运用地理课本运用课本,这不完全是个方法问题,也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套。教学是要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发展情况和教师本人的实际灵活而定,不能千篇一律。这里谈几点认识和作法:(一)运用地理课本的过程,是教师对地理教材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古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无论是刚从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还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有一个不断学习教材的任务。这是因为中学地理课本的内容很广泛,且有相当的深度,不经过反复学习就不容易真正掌握它,何况教材还处在经常的修改更新之中。如何学习呢?1.通读课本教师从接到课本之日起,就要从头至尾去进行认真阅读。通过逐章逐节阅读,了解教材中所讲的基本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明确这些知识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掌握教材的科学体系,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有的教师往往不注意从整体上去驾驭教材,而习惯于零敲碎打,教到哪里读到哪里,这就容易患教学上的“近视症”,导致前后脱节,重点不突出,不仅不利于某一阶段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更不利于地理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系统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整体性,即构成系统整体的各组成部分,通过它们之间密切的有机联系,使各自的基本功能在整体中得到显示,并产生每一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的功能。如果说,中学地理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则各年级地理课本为一子系统,而课本中的各章各节就是更小的系统。小系统是大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大系统是小系统的扩展和深化。教师必须十分明确并善于处理系统之间的这种整体性和相关性。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地理教师,除了认真学习所教年级的教材之外,也常常需要学习其他年级的教材。如担任初一年级教学的教师,就有必要对小学地理教材、初二和高中的地理教材作些研究,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对初中地理教材和大学地理教材进行阅读。2.深钻课文教师既要通读全部教材,掌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更要对各章各节课文作深入钻研。地理课文一般包括正文、注释、地图、照片、插画、图表、问题和练习等。教师要对各个部分逐一仔细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真正达到弄懂弄通的地步。即使象“问题和练习”这样的内容,也要深思熟虑,不能留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做学问讲究博与深的关系。教学就是一种学问。教师在深钻课文的同时,要尽可能阅读一些教学参考书和各种地理报刊资料。地理教材与其他各科教材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很多,教师不妨把有关教材找来学学,或向有关教师请教。例如,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教材中都提到了“丝绸之路”,地理教师就最好读读有关中、外历史。又如,高中地理中讲到“地球公转在近日点时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学生由于弄不清为什么,就只能死记硬背,以至常常弄颠倒。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中的开普勒第二定律,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地理与语文、政治、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也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与地理教材绝对不联系的学科几乎是没有的。教师要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化自己的教学。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个地理教师都去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也不是要求教师把所学东西一股脑儿都往课堂上搬,这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正如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花采得多,蜜也就甜。教师在深入钻研课文、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实际,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做到胸有成竹,以保证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二是要充分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努力使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二)运用课本的过程,是教师对地理教材进行再组织的过程教学必须紧扣教材,但紧扣并不等于机械地照搬教材。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和考虑到教学实际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某些内容作适当调整、剪裁,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调整、剪裁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1.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不便教学例如,高中地理讲“太阳概况”时,教师应从太阳作为银河系两千多亿颗恒星中一颗普通恒星的角度,提出太阳的一般特征:体积大,表面积大,质量大,引力大,温度高,能发光,这样既能使前后节讲课内容更为连贯,又能使学生掌握了一般恒星的共同特征。由于这些特征能反映所有恒星的共同点,因此教师在讲完其中的“温度高,能发光”后,可将教材稍后的“太阳能量的来源”内容,提前在这里介绍。这样做不仅可使教材内容更为集中,而且可使恒星的一般特点更为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从日地距离较近这一事实,可以阐明太阳对地球来说不是一般恒星的道理,而是地球所绕转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正因为日地距离比较邻近,因此它是人们唯一能直接看到其外部结构的恒星。这样就可过渡到下面讲“太阳的外部构造”。2.图文配合不紧从现行教材看,课文与插图、地图的构成形式比较机械、呆板,且不少地方出现图文脱节的现象。能否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灵活处理图文之间的相互仿置,加强相互渗透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高中地理关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一节,教师就最好将课文中平铺直叙式的表述形式转变为下列形式:在介绍“运动三特征”时,可借助课本12页“太阳系的模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同向性”的结论,然后提供一份九大行星轨道偏心率和轨道对黄道倾角的数据表(关于偏心率和黄道面的概念可在表下辅以简单说明),由学生自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结论。这样通过读图、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变被动接受知识信息为主动探索知识信息,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课文头绪太多,份量过重现行地理教材总的说来,份量偏多,内容偏深。为此去年国家教委已将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于在教学实践中,确实难以完成的某些章节,教师可对有关内容稍加整理,并把某些次要内容适当加以精简。例如,初中世界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既有气压带、风带的知识,又有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概述,内容抽象,难教难学。课文末尾还安排有“根据几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各是什么气候类型”的练习。显然,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这样多的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不如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类型辨别精简,留至各地区(或大洲)有关章节中分别讲述,待全部气候类型讲完后,再来归纳、比较,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数据进行辨别。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4.作业单调、呆板地理教材中的多数课外作业,题型单一,内容狭窄,不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进行补充或改编。5.添补新资料教师要经常留心搜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新资料,精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新教材,补充课本内容,使教材得到必要的更新与充实。例如,适当介绍近年来地理科学中的新成果,及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及国内外的形势发展等。(三)运用课本的过程,是教师对地理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地理教师要把现代先进的地理知识高效率地传输给学生,使之变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不能只是将课本知识“搬家”,而必须有所创造。这种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将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1)变抽象为形象。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虽然通过课本、图象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了解,但印象不深,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形象化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不少教师注意利用民谣、民谚、文艺作品中的有关描写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讲述或类比,有理有据,有血有肉,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高中地理讲到“比邻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22光年”,学生体会不出究竟是多远。有位教师这样讲解:“假如地球上与比邻星上建立了通讯联系,打个电报就得四年零三个月才能收到”。学生听了,印象深刻多了。(2)变深奥为通俗。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地理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原理,学生感到深奥,不好理解,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千方百计,化难为易,或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或通过活生生的地理现象的列举。总之,要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之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例如,初中开始学习经纬线(度)时,学生往往问为什么要假设许多经纬线,标出经纬度,这些线又是怎样划分的?有位教师就从同学们在电影院看电影对号入座谈起:地球这么大,又是一个圆球,如果不把它划分成“几排几座”,你怎么能确定地球上某一地方确切的地理位置呢?假如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上遇难,它发出了呼救信号,又怎么表示自己的确切位置呢?这就必须用经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地球上的经纬网就好比电影院中的“几排几座”。接着他就告诉同学们,我们把地球上南北向划的线叫经线,东西向划的线叫纬线,经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这样经纬线、经纬网等概念就在同学们头脑中生根了。(3)变复杂为简明。地理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教师要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例如,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