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综合检测(一)(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解析】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答案】1.A2.C“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第4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以及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持续上升。【答案】3.C4.B二、综合题(76分)5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关系和谐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农业劳动力比重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是什么时期?(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人地关系是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解析】题目中所给资料反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农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对立起来,农业劳动力比重继续上升;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恶化的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同时开始让人类重新思考人地关系,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答案】(1)D(2)原始社会、农业社会。(3)较小基本和谐严重(加剧)恶化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材料二2013年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以上。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根本措施。(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至少三条)【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短期内会因融化量增加,导致河水水位上涨,长期来看,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并且也会使河流蒸发量增加,使河水水位下降。第(2)题,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应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入手,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二氧化碳的吸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第(3)题,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个人应从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入手,如节约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等。【答案】(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2)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加强全球合作。(3)节约用电;环保出行;资源循环利用;使用购物袋购物;植树种草等。7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_,_,_。(2)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_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的_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3)缓解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解析】本题要求理解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和缓解酸雨危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2)气候土壤生物(植被)(3)CD8(2013江苏高考)2013年3月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3)(双选)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解析】(1)沙尘强弱可以从地表植被、风力、沙源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例a为强沙尘暴地区,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该地区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所以比b、c两地沙尘强。(2)沙尘天气能够毁坏农田设施,毁坏农作物,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地的荒漠化。(3)根据图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减轻沙尘危害可以从削弱风力和增加地表植被方面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灌溉,所以本题选择AC两项。(4)根据图示:江苏省受沙尘暴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参与方式主要是宣传和募捐。【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