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一:无言之美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1.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教学提示】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教学提示】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三、板书设计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二:无言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善于运用在日常习作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2.生难字词(1)字音意蕴(yn)?,?颦(pn)?,?蛾眉()寂寥(lio),谚语(yn),心旷神怡(kung)轻描淡写(mio),栩栩如生(x),目不忍睹(d)信手拈来(nin),铢两悉称(chn)(2)词义【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先试读,再带入问题探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本语言魅力,深入解析无言之美。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提出言与意。第二部分(412):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第三部分(13):总结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阅读第3段,概括言和意的关系。【交流点拨】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交流点拨】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交流点拨】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文学作品的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凸显无言之美;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5.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交流点拨】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言之美的内涵,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其中的无言之美。2.拓展延伸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途径吗?请举例论证。【交流点拨】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五、课后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我做得好的方面在于虽然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我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到文字的魅力,无言的魅力。但是由于无言之美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辅导强化训练。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