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上册14单元知识系统 CJC制作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一、 宇宙:1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空间(宇)和时间(宙)的总和。2认识历程: 古代:地心说 16世纪:日心说(哥白尼) 现代:上百亿年、上百亿光年3物质性特征天体:概念:宇宙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物质。【判定注意:非某天体内部物质】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等)人造天体: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之外4运动性特征天体系统: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判定】层次(由小到大):【图1.2】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总星系二、 宇宙中的地球:1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图1.3】八大行星:顺序、名称、轨道(近圆)、公转方向(逆)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哈雷彗星:轨道(扁长)、公转方向(顺)、慧尾(太阳异侧、近长远短)2特征:普通性表现: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原因:物质、运动不特殊)特殊性: 表现: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成因:A.宇宙环境适宜:a.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b.行星运动安全有序(同向、共面、近圆) B.自身条件适宜:a.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均温15)b.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掌握成分)c.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海洋1.2 日、地、月关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述:巨大炽热的气体(氢、氦)球。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物理量太阳常数:测量条件:大气上界等 数据:8.24J/(cm2min)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 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所用的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向外):光球、色球、日冕2太阳活动:概念:太阳大气层常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 类型:黑子:a概念:太阳光球常出现的一些暗黑斑点。(温度并不很低)b周期:11年 c.意义: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多则太阳活动强) 耀斑:a概念: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量的斑块。b周期:11年 c.意义: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 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的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周期与黑子同(正或负相关) 影响地球的电离层:短波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耀斑的电磁波) 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指示方向(带电粒子流)讲义说明:方法与要求:夯实基础知识,化为基本技能,植入知识体系,创新持续学习。“”为重点; “”为插入点;“”为难点;字加粗或下加“”或下划线为关键词;斜体字为一般了解内容,最小斜体字内容可不掌握;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探测宇宙:1探测阶段:无人探测阶段: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载人探测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上天2探测意义: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开始空间开发)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卫上天 2003年”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入太空二、开发宇宙:1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广泛利用)了解地球、科学试验(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太阳能资源:(极少利用)矿产资源:(未利用)月岩中的3He(核聚变理想燃料)2开发途径:国际合作三、保护宇宙:1太空垃圾:产生途径(不可避免):寿命终止的航天器、碎片、航天员生活垃圾危害:相对速度大,轻微碰撞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2太空环境的保护措施:限制太空垃圾的产生 清除太空垃圾:推移轨道或带回地面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基本形式及其基本规律):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假想的自转轴,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自西向东(变式:北逆南顺 判读与作图:极地俯视图、侧视图、平面展开图等)周期: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通常1天指1太阳日为24时,非真正周期;差异是参考点不同)速度:角速度:A.两极点为0; B.其他各地相等,为15/时线速度:A.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0; B. 60纬度处为赤道的1/22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2焦点之一(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近快远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方向:自西向东(变式:北逆南顺)周期: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通常1年指1回归年,非真正周期)二、(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产生黄赤交角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的意义)1黄赤交角:成因:地球的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概念:赤道平面(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度数:目前是2326(数理联系: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互余五带范围)影响: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成因(条件):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太阳直射点:概念:太阳垂直照射地表的点 作图:日、地心连线过地表点(直射光线平行)移动规律:二分二至日位置趋向:(春)赤道北(夏)北回南(秋)赤道南(冬)南回北(春)赤道【图】4点4段间的直射点半球位置、移动方向;南、北半球段;最北、最南值;变式图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季节变化周期,常用)影响:太阳辐射在地表的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结合来体现)产生四季、五带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是自转意义)1昼夜交替:昼夜形成:成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是因自转;昼夜长短变化是因公转)昼、夜概念:向着(背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黑夜),即昼(夜)半球。昼夜界线晨昏线(圈):A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昏线等分组成的大圆)C判别:顺地自转方向进入昼为晨线、进入夜为昏线B规律:a把纬线分割成昼弧、夜弧(决定昼夜长短)b等分纬线(昼夜等长):永远等分赤道;春秋二分日等分所有纬线c与极圈内某纬线相切:2切点内为极昼(0时)、极夜(12时)d与经线关系:斜交或重叠(仅春秋二分日)e与太阳直射光线关系:年内保持垂直并跟着移动;日内自东向西f昼夜的表达太阳高度(角):A.概念: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B.昼夜状态:a昼0 b晨昏线=0 c夜0 d直射点=90昼夜交替:(实质: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成因:主要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周期:1太阳日(为24小时,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意义:A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是基本的时间单位 B太阳日时间不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利于生命生存、发展2时差:地方时: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刻有早迟之分,东早(大)西晚(小)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基本规律: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时差:1小时/15经度(或:4分钟/1经度)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1经度差(适用于:已知2经度、1地方时)说明:a经度差计算:一般“同-异+”,即0经线同侧大数减小数,异侧则两度数相加b“”判定:为“东+西-”,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号,西用-号;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c在光照图中借助隐藏信息来判读计算:如赤道6时日出、18时日落等d日期变化:平年、闰年(每4年、400年一闰,2月29日);大、小月;日界线问题(见后)区时:时区的划分:24个时区(各跨15经线,0经线东西各跨7.5为中时区,东、西12区合为12区)区时的概念: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统一区时。(与地方时的换算方法)时差:1小时/1时区计算:A求区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判读法同前)B求时区数:?时区数=该地经度数15(小数点后一位4舍5入)C求中央经线度数:?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该时区数15日界线(2条):A国际日界线:a含义:为180经线(并非完全重合),为固定日界线(即人文日界线)b日期变更规律:东减西加、顺减逆加(1天)B. 0点钟经线:a含义:为0时(即24时)隐形经线,为活动日界线(即自然日界线)b日期变更规律:逆自转方向移动,东加西减(1日),旧一天不断缩小为0特殊区时:A多区时:如美国(东部西五、中部西六、山地西七、太平洋西八)B统一区时:北京时间(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即120E地方时;非116E北京的地方时)C东部区时:(如:朝鲜东9区)D半区时(如:印度东5.5区)E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0经线地方时(0时区区时、格林威治标准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概念: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成因:地球自转)。属性: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力的作用规律:A北右南左 B由赤道(为0,不偏移)向两极递增 C作图影响领域:对水流的影响:偏移的方向上侵蚀,反方向堆积(泥沙沉积) 对空气运动的影响:近地面和高空的空气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无)1.6 地球运动的意义(主要是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体现日照时间的长短):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推出规律)规律:同一纬线:各地同一天内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A昼长夜短(绝)B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空)C极点至切点出现极昼,且春分向夏至扩大再向秋分缩小太阳直射点向该半球方向(不一定在该半球)移动:该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时)夏至日:该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范围最大)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全球6时日出,18时日落;无极昼、极夜现象)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夜各12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南北不同半球:同一纬度昼夜时数相同,状态相反;极昼极夜范围相同,状态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扩大【图】春分:全球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渐长、夜渐短 极点至切点极昼范围渐大夏至:北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