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执教者:上海市顾村中学 孙建峰【内容主旨】民国肇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的深刻变革。但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建立,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遮上了阴影。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呈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新陈代谢、新旧杂陈的时代特征,展现了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教学目标】1.知道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2.对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图文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提取历史信息,锻炼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3.民国初年的社会习俗变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透视出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艰难曲折,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而付出的不懈努力。【重点难点】重点:南京临时政府变革社会习俗的措施与历史意义难点: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以“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引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革,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民国初年历史的兴趣。环节2:以“民国初年社会习俗有哪些变革”过渡,以“为何称为旧染污俗”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临时政府革除传统陋习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初步了解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环节3:教师以“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令”过渡,引导学生认识“辫子”是清朝专制统治的象征,认识变革社会习俗的必要性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性与进步性。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学习从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环节4:以“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措施意义何在”过渡,要求学生展开分析,进一步明确传统陋习与等级制度和特权意识的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模仿,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求真意识。环节5:根据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革,分析其所展现的时代特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环节6:以“社会习俗的变革我们感受到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进步,那民国初年的政治舞台又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呢”过渡,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整理1912年1916年的重大政治事件。设计意图:以整理大事年表的方式,初步感知民国初年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环节7:以“宋案”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民国初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直接交锋的政治力量以及斗争的焦点,进而认识社会转型时期民主与独裁、革命与反动并存、较量的时代特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模仿到迁移,初步掌握从历史现象透视时代特征方法。环节8:课堂总结,要求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进一步认识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特征,勉励学生学习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坚持不懈地寻求强国之路的进取精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理解中国现代化之路的艰难曲折,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学策略】1.环节3的教学,学生如存在理解困难,则适当增加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先了解相关材料的字面解释,再提取历史信息。2.环节5的教学,学生如概括提炼困难,则加以示范,引导学生模仿运用。3.环节7的教学,适当补充图片文字资料,增强史实的直观性。 【板书设计】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作业设计】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发生于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2.鲁迅在关于“舒愤懑”里写道:“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听到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这一天了。”“这一天”的变化与以下哪一事件紧密相关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3.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说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5.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6.陈旭麓这样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政令:“它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意识。”这项政令是A剪发辫 B禁缠足 C易服饰 D废跪拜7.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8.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吾民,破坏共和。”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9.“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伪造民意”是指A就任民国大总统 B复辟帝制 C刺杀宋教仁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0.右图为某图书馆收藏的洪宪元年历书,作为历史研究对象,它的重要史料价值是A可作今天的农事参考 B可作不同历法参照物C可研究当时印刷水平 D可作帝制复辟的见证答案:C、D、D、D、C、D、D、A、B、D【资料附录】1、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2、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3、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4、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申报1912年3月5日5、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讨袁宣言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说明执教者:上海市顾村中学 孙建峰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既讲述了民国第一个十年社会移风易俗的改革,体现了进步,同时又涉及政治舞台出现的复辟丑剧,分裂割据,体现了历史的动荡、曲折。教材为何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节课中,其立意不仅取决于课的内容本身,更取决于这一段内容所处的历史大背景。因此,本堂课的立意在于体现清末至民初的中国处于历史社会的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时代特征。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理清基本史实,即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并初步理解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特点是进步与倒退并存,这其中进步是主流,更多表现在社会生活中。虽然社会进步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民主共和之路艰难而曲折,革命先行者们不懈追求理想并为之长期艰辛奋斗的胆识和毅力值得敬仰。为了达到以上立意和目标,故而把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以及民初政局的演变作为本课的重点。我校是普通中学,高二学生虽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积淀,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而教材将两个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放在一起,能将两者统一起,并能解释是当时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与倒退并存,要使学生形成这一认识需要铺垫和引导,因而把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作为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上,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激发思考,以教师展示史料、讲解,提问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归纳、理清线索、展开思考。在理清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互动交流,以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争取学生自己获得认识与结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