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锡市市民广场地区规划设计、规划背景、基地与环境、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理念、布局与构成、道路交通、绿化与水体、城市设计意象、技术经济指标、规划控制、规划背景1.1 无锡位处太湖之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鱼米丰腴,经济发达,乃著名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驰名中外旅游胜地。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无锡市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在循着把无锡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的既定目标,阔步迈向新世纪。1.2 无锡市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理和经济区位优势的“山水城市”的理念,构筑了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三城一中心”模式组构城市功能的网络,为无锡市21世纪城市发展建设绘就了蓝图。1.3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已确定将作为城市快速路的金匮路和运河交汇所在地域,定为未来行政和市民文化等的活动中心。优良的地理与环境条件,为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目标相适应的市政与市民广场,提供了规划与空间的保证。1.4 为了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生态性能,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无锡市正在大力扩展绿化用地,尤其在通向太湖等风景区的干道和地带。市民广场地区位处大运河一侧,金匮路干线从中贯穿;城市赋予了该地区以“绿色使命”。、基地与环境2.1 区位与范围2.1.1 无锡市民广场地区位于无锡市西南部,大运河东侧,距市中心三阳广场约3公里。2.1.2 规划用地范围:东起清扬路,西止运河东路,南临文化路,北抵大会堂后规划路。基地面积约为67公顷。2.2 邻接环境2.2.1 市民广场地区西临运河东路及京杭大运河,为水运大动脉;东边为清扬路城市干道,邻近分布有清扬新村等大片居住区;北部需辟筑规划道路,外围为成片居住用地;南边文化路沿线也是居住为主,并分布少量其他设施。2.2.2 横贯基地的金匮路为城市快速干道,东行可连接沪宁高速公路,西向直抵太湖风景区。该干道同时也是一条城市绿化通道和景观通道。2.2.3 基地的西北向可眺望无锡名胜惠山和锡山的峰峦,晴雨雾霭,景色多变。2.2.4 金匮路跨越大运河的金匮路桥居高临下,两侧河面宽阔,近水远景,江南水乡风情,尽收眼底。2.3 地形与现状2.3.1 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约在4m到5m,现有河道二条分处金匮路两侧,汇合在清扬路交叉口西北边。2.3.2 基地内新建的大会堂与图书馆伟然矗立;原有市人大、革命历史陈列馆、市科委、青年宫、外事办、中日友好园等机构,分布南北两边;现有清扬公园绿意盎然。基地内还分布有乡镇企业20家,农村居民点处,以及其他设施等。为了营造现代化的市民广场地区,更新旧有建筑环境,城市规划对基地内原有设施容许作较大的变动处理;这为广场地区规划设计提供了宽松的创作余地。、规划目标与原则3.1 规划目标发挥市民广场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凭籍大运河和金匮路水陆交通线和周边通畅的交通等地域支持功能环境,通过规划,将该地区形成以市政与市民广场为核心,突出市级行政中心和市民公共活动的主体性,分布相互关联的设施群落,强调广场地区的生态性、文化性和经济性,使广场地区成为既具传统的水乡文化意蕴,又富有时代气魄和活力,与“山水城市”规划理念和城市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城市标志性地域。3.2 规划原则3.2.1 适应无锡城市面向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趋势,和城市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市民广场地区应具有象征性和标志性。3.2.2 人本原则,充分考虑市民公共活动的功能与行为需要,重视设施的配套和使用效能,营造人性化的环境。3.2.3 强调生态原则,运用“山水城市”的理念,切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框架建构,创建城市最具魅力的“绿心”。3.2.4 突现广场地区的人文品位,创造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的文化意象。3.2.5 营造地域的整体功能构架,协调与周边的发展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有利于系统滚动开发,具有实施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规划理念4.1 广场地区以三轴构架为环境构成的基轴历史轴:基地东侧大运河为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延伸与转替,古运河对无锡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留下有深刻的依存印迹。大运河作为历史轴,引导着城市形态的演变。无锡市城市市政与市民活动中心,紧依现在大运河,意味着城市历史的延续和通向新世纪的历史联系。生态轴:金匮路乃城市快速干道,同时更重要的是一条东向连接沪宁高速、西侧直插太湖风景区的绿色观光通道。轴线的生态涵意和文化涵意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山水城市的重要体现。时代轴:在广场地区形成空间形态的构成轴,不仅由此可加强各功能地域的空间关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轴向设施的组构,不仅象征地并且实际地融洽市政府与市民的鱼水关系,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实施科教兴国、兴市的战略,在时代轴向上,着意安排与科技相关的功能设施,以强调未来时代的特性和目标。上述三轴所蕴含的历史性,生态性和时代文化性,将成为建构广场地区的理念底蕴与空间的环境框架。4.2 形态寓意4.2.1 市民广场地区的方格外框,在中部赋予圆形广场的线廊,形成外方内圆形态,寓意以“智圆行方”,此乃取义于唐代李泌的“方若行义,圆若用智”之句。这可以诠释为“方”意味着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性、社会伦理观和社会态度等;“圆”则是表达开放、智慧、连续、协调等含意,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哲理性。4.2.2 在整体的绿环境中,以林荫环路和草坪等不同的绿色为广场界面,改变以建筑围合形成广场的手法,建立以多层次绿色相分隔的广场形态,是间于实态与象征之间的界面意象。、布局与构成5.1 功能定位市民广场地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广场的性质,和广场地区的现状,以及该地区所在的周边功能的关联,同时也为体现广场地区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市民广场地区的主要功能由下列设施中心来表达:市级政治中心全市性社会文化与科技活动中心贸展与商服中心会议中心观光与游憩中心以上功能通过设施和系列广场与场所,提供活动空间与环境支持,并形成整合的功能关系,和全市性的功能集聚区。5.2 空间格局5.2.1 市民广场地段按照功能定位及其内容构成,形成以园形绿色广场为核心的“三轴、一圆、四边、六中心”的空间格局。l 三轴历史轴:作为构成要素,是体现城市与水运关系的历史文化的渊源,以及表达城市所处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生态轴:通过沿金匮路两侧强化绿地配置,形成富有强烈个性的开敞空间和环境意象,由此形成“绿心”,让市民更多的接近自然,表达建设“山水城、生态城”的战略决策。时代轴:突出市政、市民的主体性和科技兴市的时代发展趋向。l 一圆以象征和顺的数字360m直径的圆形场地,由金匮路划分为二部分,形成二个形态设施不同的广场(市政广场和市民广场),由此整合南北的构成关系,成为市民广场地区的标志性形态。l 四边指位处圆形广场近接的四边,它们是圆形广场和外侧功能地域的中介与配伍性或过渡性的角色。东北边(图中A区):位于金匮路与清扬路交叉口,用以展现会议中心和市级行政机构建筑群的开敞绿地。绿地中可配合会议中的功能需要,设置休憩设施和小型展示设施等,如咖啡酒吧,茶座等社交设施。东南边(B区):原为清扬公园,具有良好的绿化基础,维持原有功能,将其组合到整体环境之中,可与南侧地区性商服中心相结合,成为购物的消闲配伍设施。西南边(C区):作为文化中心的一部分,供室外文化活动的场所,内设露天演出等活动设施,设置轻型或临时性建筑物,作为多种文化与服务活动之需。西北边(D区):作为贸展中心的组成部分,可作 商务洽淡、接待和俱乐等用途。通过扩展河道水面,加强环境设计,同时也成为市政广场西侧的景观点,为广场增色。l 六中心行政中心设想市党、政等政治行政管理机构集中于此,并留有设置余地,以形成无锡市市级的政治中心。会议中心以已建筑成的大会堂为主要设施,充实、完善原有设计的会议功能,以及配以相应的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贸展中心为增强无锡外向经济,展示经济实力和扩大国内外的经济交流,设立贸展中心十分必要。该中心包括展示和洽谈、会议、服务等多项功能。贸展中心主入口开向大运河。科技中心可包括科委、行政机构、市科普教育活动、科技学会等设施社团,高新科技、企业管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贸易等设施。近边的陈列馆,可作为革命历史陈列,也可作为科技展览之用等,正在兴建的图书馆,建议可用作科技图书馆。商服中心为清扬地区商服中心,同时也可为市民广场地区游客及开展群众性大型活动的商业服务设施。该中心商业服务设施以传统的沿街分布和设置商业内街、商业广场作为主要形式。同时为发挥地区的优势,增加开发容量,设置少量高层商务与管理用房在北侧的商业建筑与更北的原清扬公园绿地相融合。文化中心以现有青年文化中心和中日友好园为基础,结合上述四边之一的西南边文化活动设施与场所,同时在文化路北侧增建为文化艺术活动与管理,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建筑。5.2.2 整个广场地区的建筑与设施的空间分布,采取向南北两侧的文化路和规划路沿线集聚,并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的空间策略,由此将可在金匮路两侧形成富有气势的开敞空间和建筑景观地带。、道路交通6.1 外围道路与交通环境6.1.1 金匮路为城市快速干道,东接沪宁高速公路,西达太湖风景区,是一条直捷的旅游通道,该路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时,高峰小时通行量为4000辆,路幅为60m。6.1.2 运河东路为城市中环线的一部分,既是交通性干道,也是滨河的景观和绿色通道。运河东路与金匮路的连接,通过金匮路桥与之相交的匝道互通。6.1.3 清扬路为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大片居住地区的城市交通干道,设计高峰小时流量为2000辆时。清扬路与金匮路交叉口已建有二车道的直行高架路。6.2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6.2.1 道路立交l 金匮路与清扬路立交,由现有上跨清扬路,建议改为下穿,以避免影响市民广场的景观环境,为观赏提供开阔的视野。下穿直行通道为双向各二个车道。同时扩大交叉口,组织渠化交通,以提高交通效率。l 金匮路与运河东路立交,仍保持现有匝道,但位置与线型略加改善。6.2.2 文化路与北侧规划路为适应广场地区主要公共设施在南北边缘地带集聚的空间策略,和减少金匮路交通压力的交通组织原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路和北侧规划路的集散交通功能。建议将文化路和北侧规划路的20m路,增加至25m。6.2.3 广场地区内部道路交通组织l 广场地区内部道路通过增辟和改造原有道路,形成方格加环形路网。各路段交通的组织与控制分有五种方式:可双向通车,包括金匮路与运河东路互通立交的匝道等。单向通车道,主要为环形道路,设置7m双车道。必要时也可有控制的双向行车。礼仪性通车道,是指市政广场直对政府大厦的通道,用以迎接贵宾时交通,以示尊敬。人行为主,必要时容许通车,是指市民广场铺砌地外缘的小环路,主要用 节庆活动运输或消防救护的急需。有控制的通车路段,专指政府大厦前的路段,禁止过境随意穿越。l 广场内部道路的路幅内均可以行车与行人道并设的断面形式。l 广场地区各地块内的车行与人行空间组织,原则上互相分开,避免干扰。l 金匮路两边市政与市民广场的人行联系,在金匮路下辟设地道交通,上下地道通过舒适平缓的阶梯并有足够的宽度。6.3 停车设施6.3.1 市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