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体会通过学习,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也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意识。尤其是在倾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终身学习意识在我心中扎根。 因为学习能扩展知识,也能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知识体系不更新,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被学生称为眼里“老古董”!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成为“复合型”教师,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除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研究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气质,加强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以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智构建。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没有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科教学中取得理想的绩效。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越深刻,在日常教学中越能有效驾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理想,额外负担就越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我们必须认清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以往,一个人只要在学校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一辈子当专家;学会一种技术和手艺,就可以受用。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已不再是代代相承、永远不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思品课教学反思一、 教师适时改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两对关系:学与教、师与生。我认为学与教强调后面隐藏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用教师的“爱“来培养学生的“爱”;要用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要用教师的“会”来发展学生的“会”;要用教师的“活”来引导学生的“活”。在教学生健康权一课时,教师及时改变角色,扮演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并说“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这几天嘴唇干燥起火。”等等。引发学生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能给我点建议吗?”由于角色的转变,不仅使师生自然融合进行平等对话,还为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中,调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悟。由此,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一个“学习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有态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习惯的养成,有道德的浸润。二、关注实事,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我在思品课中经常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和经验、知识。如讲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一课时,我首先结合实事简介钓鱼岛问题,并把当前国内、国外人民的反响介绍给同学们,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借此,我发问:“我们中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将学生的爱国情感适时激发。再讲第十课理想、选择时,我又讲最新情况结合多媒体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以后会怎样选择才是最佳的。既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理论很好的联系实际,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观察记录 提交日期: 2013.4.6 学科思想品德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观察视角一、教什么观察者:安艳辉 班级:初二、五班 学员:安艳辉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是本课的最终学习目标,从教师课堂引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习目标是明确的,方法使用上是比较恰当的。重难点突出。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张老师自己遇到麻烦的时候请同学帮助,导入本课。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节课符合课标的要求,知识来源与实际,又应用与实际。又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注重学生主题性的发挥,在学法上,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替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欲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4.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本课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理解掌握的没有重复讲解的现象,对部分不易理解的则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汇报的方式将易混淆或者难懂的通过交流辨析,让学生消费者的权利有了更好的理解。5.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是的,教师能合理使用教材,并合理利用现场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来认知、理解“上帝”的权利。6.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张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锻炼,可以说精密的严谨的组织教学将学法指导贯穿到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补充视点:课外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学改进建议:本课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引导、鼓励、学法指导,理论有效联系实际,教学环节中可以再增加一些实例和课外知识补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活动并没有在教学中实施,而这些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为“上帝”的权利与义务。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能分析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3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2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强对社会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学媒体多媒体及通用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前准备】1请学生事先思考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变成现实?2教师围绕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设计对理想、信念等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导入新课】“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千百年来人们所企盼的小康社会的理想正在我们的眼前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我们是务实的一代,更是憧憬未来的一代,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讲授新课】一、走近共同理想(板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人们对未来社会的不同追求,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追求所具有的巨大精神力量。探究过程:1请大家先看看教材P110四位不同的人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理想。(1分钟)教师解读:中学生、老太太、女士和老大爷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未来理想的社会谈了谈了自己的最真实想法。但这他们不同的回答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共同的追求,即向往和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科技发达、每个人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等。这种对未来社会美好向往是推动人们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2(开放型探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谈谈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等方面具体谈谈。(2分钟)(教学建议:一是要启发学生说出心中所想的;二是要注重引导,对于一些比较个性化的观点要多加尊重,不可强求一致)【探究结论】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探究设计】探究意图:通过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事实,启发学生感悟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之中,它始终是激励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探究过程:1先请学生看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把伤痕当作光荣榜勋章的钢铁战士-陈潭秋、山东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恩铭等影片片段。2对此情景你有何感想?(2分钟)教师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过程是统一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的感召和激励之下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大潮之中的。共产主义既是一种远大的理想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但是,一些人无视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的历史,甚至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存在。我们从李大钊、陈潭秋、邓恩铭及二千多万革命先烈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献身的历史出发,可以体会到,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都有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但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他们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激励下,前仆后继,奋斗牺牲,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谱写了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共产主义的嘹亮凯歌。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就是说,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3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2分钟)教师解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