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绛州澄泥砚 蔺涛绛州澄泥砚随笔散文 不是撑门面,也不是故作风雅,而是一种润泽于泱泱华夏古文化的滋养,也是一种高洁和恬静的笔墨纸砚文化的传承。这方砚台,是一方澄泥砚,砚台背面刻有弧形的“情雪堂”款,砚盖上题有“难得糊涂”四个字,雕刻的是一幅“竹下老翁读书图“,几株清瘦的竹子,一张茶桌,一把酒壶,一盏酒杯,一位老翁手持书卷赤着脚逍遥自在地坐在桌旁,正在忘神地读着,一只草鞋散落在桌腿旁,整个画面清静高洁,落叶有声,好一种幽雅的情趣。这是礼拜天在街边的古玩摊点上以五十元的代价淘来的,也许是清末民初的遗存,也许是当代的仿品,但不管是否真品,都不影响对这方砚台的把玩和欣赏。时间长了,便对澄泥砚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了兴趣。在一个周未的中午,便驱车前往号称“中国澄泥砚之都”的邻县新绛,古称绛州,它是与古城平遥齐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绛州澄泥砚是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并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质砚,盛名显赫,史称“三石一陶”,很早时就作为贡品进贡朝上,为文武大臣和文人雅士所推崇,现存的澄泥砚中,有一方乾隆皇上钦用的,拍卖价款达到1800多万元。那些石质砚台,已部分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迎合市场需求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大型茶台,倒是澄泥砚以小博大,更接地气,以沉淀千年的汾河渍泥为原料,多次过滤,经月陈化,经特殊烧制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呵气可研,贮墨不涸,积墨不腐,历寒不冰,翰墨生津。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明末清初开始,绛州澄泥砚的制做作坊忽然消失,技艺失传,留下300余年的制作空档,使久负盛名的澄泥砚一度消失,留下种种神秘和遗憾。1984年开始,新绛县博物馆业务馆长、副研究员蔺永茂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决心恢复这一技艺。上阵父子兵,他带着中师毕业,同样具有美术基础的儿子蔺涛,历经十年时间近千次试验,终于掌握了各种澄泥的物质成份和焙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于1994年试烧成功,恢复了澄泥砚的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先后被文化部门列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蔺永茂大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获“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儿子蔺涛和儿媳解玉霞也同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一个家庭同时走出了三位陶瓷艺术大师,这在澄泥砚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其他工艺美术及陶瓷行业也是独家特有的。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才使澄泥砚这个失传了300余年的制作技艺又恢复再现,并发扬光大,走向辉煌,也正是他们抱着宁缺无滥,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才使“绛州澄泥砚”这个品牌,成为全国同行业的舰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行业内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续四度蝉联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五次蝉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品徽章”,使澄泥砚这个土生土长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向了大洋彼岸。为了领略澄泥砚制作过程中的独特魅力,我们来到了绛州边上一个叫光村的古老村落,在一个废弃的学校里,踏进了古色古香的绛州澄泥砚研制所,静下心来,看着如何把一团乱泥制作成顶呱呱的澄泥砚台。在简陋的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盛水的泥缸,将采掘来的河泥放在绢制的箩中数次过滤,滤出极细的澄泥,再经大缸依次澄清,取出后仔细揉搓,只有细密的泥巴才能制得好的砚台,就像我们做面条一样,面团和得到位了,煮出的面条才会有筋道,手工面比机器压面好吃就是这个道理,澄泥同样要揉搓好多遍,还要陈化、醒泥,然后才能制坯、阴干。到车间参观时,一般都会从雕刻开始,精心雕刻,细致打磨,检验合格后就入窑烧制,这是一米多见方的小窑,用柴火烧烤,木香味随着火苗深深地融入了砚台,直到出窑、再水磨等工艺,一块砚台就可摆上案头了,从选泥到制成,最短周期也得一年左右。小小砚台,考验的是心智,砺磨的是性格,看着静静的澄泥砚,不用砚墨,不用写字,细细把玩几下,欣赏一番,浮躁的心田就会格外落寂。几年来,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以文化为媒介,以砚台为载体,设计创作了大量反映现代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系列砚台,陆续推出了东方之冠砚、和谐砚、天下为公砚、梅兰竹菊砚、琴棋书画砚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推崇,其中云海腾蛟砚、和平砚、嫦娥奔月砚、荷塘月色砚、箕形梅花砚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还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制了荷塘月色砚,为国防大学特制了精忠报国砚,为山西省的“三个一工程”特制了一座都城砚、一把圣火砚、一缕曙光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们以同护和平为主题,创作了抗战系列砚台22方,并限量70套发行,促使我们年轻一代不忘国耻,牢记过去,铭记历史,共创美好未来。一方小小的砚台,己承载了太多人的太多梦想,太多希望,太多使命。正如“澄泥砚杯”全国征联获奖作品中描述的“磨尽书生苦与愁,功名一纸化春秋。心无杂念真情蕴,墨有余香浩气流。”望着案头上那方淘来的小小砚台,心潮起伏又寂静如水,仿佛无时无刻无不提醒着自己,做人就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还是从头开始吧,就像写字也要从一笔一划开始,只有写好了大写的“人”字,才能无愧于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的一生。那方澄泥砚,成了我的伙伴,我的至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