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应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替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一、 利用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启发 人的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创作的一篇文章或一部书,都是因一个“情”字而作。因此,激发读者的感情,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趣,那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的符号,也就达不到接近原作的情感。教师上课时,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那么就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这段话: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分析这段时,教师启发学生:小女孩和奶奶为什么要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呢?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小女孩一点点的温暖都没有得到。她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她只有点着火柴,想象着奶奶带着她向光明和快乐中飞去。在第二天,人们发现小女孩已经在墙角落被冻死去了。小女孩为什么会死去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原来在现实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关心她,没有一个人给予她温暖。经教师这样一启发,让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是那么冷酷,那么无情,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二、在教学中巧设悬念进行启发 在长篇小说里,故事的情节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发展下去,当故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停顿下来,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理,用“请看下一回”的悬念吸引读者往下看的欲望。这就是启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之前,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联合国的国旗一向是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以示哀悼。就在其它国家为此举行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见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自己却没有一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为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他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如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呢?这样巧设悬念的启发,激起了学生急切想知道下文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用课文中的对比描写手法进行启发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如荔枝一课中,文章一开头就有这样的描写:“想想自己生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没有吃过荔枝呢!”“再看一斤荔枝要好几元,挺贵的,而我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2元。”“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就咬咬牙,鼓起几分胆气买上一斤。”这些句子采用了数字的对比方法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数字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在对母亲表达一种深深的一片爱心。这样,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采用设置疑问进行启发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也就是让学生产生了对课文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时,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什么是演讲?演讲有什么特点?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陶校长在演讲中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习惯,那“每天四问”是哪“四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效果更好。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动者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发现真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纲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很多,在此,根据本人多年摸索和实践就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指导朗读谈几点体会。 朗读现像: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只要老师一布置读书,他们往往一拿到课本张口就念。结果:在朗读过程中错误易现。如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或认字认一边;往往达不到通过朗读去感受课文的目的。解决方法: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在朗读时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更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教师就要细心,如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了。 思考朗读,读得流畅,读出情感,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后者犹其只是对教师朗诵的模仿。语调高低,悠扬顿挫,体味文中情感更是重要。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通过精彩有趣的导语来启发把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1. 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锻炼他们“说”的能力,教师也从中了解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如课文燕子,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像,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我让学生注意描写燕子的外形、姿态、特点的句子,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作描写,并顺势让学生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机灵,这就是春天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谈出美,谈出勃勃生机。学生马上能入情入景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边模仿,以此表达感情。1. 教师点拔。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启发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1. 教师范读。有这种现像,就是课堂上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听后感到不满意,又指名读,接连点了几个学生都没有读好,这时教师的脸色也渐渐地严肃起来,学生就更紧张了,结果学生越读越没趣。大家都知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读了,这时老师的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以助读,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当然,教师范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可以给学生启发以助读,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过看边听我朗读,我激情、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呜,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呼出“我们成功了”。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传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呜! 练习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他们反复练习是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后,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 教师可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如个人读集体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等。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点评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指点,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结 语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教师的精心指导,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