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课堂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改革才会成为教育语系尤其是基础教育语系中的常见话题,洋思和杜郎口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经典案例。然而真正实行改革的并不多,坚持改革的更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取得成效的尤其凤毛麟角。之所以不能改革、不能坚持改革或改革不能取得成效,原因也许有很多,但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到位或理解出现偏差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课堂教学阶段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中心论,都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为了迎合什么口号,更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应该有三个最明显的变化:减轻学生的经济和学业负担,即少补课少交钱;解放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老师少一点补课,多一点休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包括考试成绩。2、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的本来意义是“教”学生“学”。课堂不是讲堂,至少在中小学校是这样。教师的任务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知识简单的倒给学生。我们的古人把学校称作“学堂”,直接的揭示了学校的本质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从根本上说要依靠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取。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源泉和根本。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他的理论旨在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教育实践中,总有很多常识被我们忽略,或者被我们弄得很复杂和深奥,所以有人说,所谓专家就是懂得常识的人。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这句话无疑体现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事实上,课堂上老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改革课堂,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省里有一个教研员来我校搞调研,连听了一个星期的课,竟把没有看到睡觉的学生当成一件大事向我反馈,可见,学生上课睡觉始终是我们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总有老师认为,学生要睡觉,自己也无可奈何,甚至为了不影响自己“说”课,还巴不得他们睡觉。学生睡觉并不一定说明他不愿读书,除了少数因为生理的原因,或者没有休息好,或者身体出了问题,更多的是因为课堂乏味,了无生趣。严格的说,让学生不睡觉,还不是动的标志,让学生嘴动,多读,多问,手动,多写,多参与,也还只是动的表层,关键是要让学生脑动,多思考,积极思维。首先不要把学生当成听我们讲课的工具。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讲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学生就不可能会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就一定会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我们总会看到一种情况,学生上课好像听懂了,但作业不会做,或者稍难一点的稍作一点迁移的就不会做。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学生自我努力的程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迷恋是提高其学业成就的内在动力。4、课堂教学改革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展示,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展示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仅限于此,展示很有可能是肤浅的,不能持久的。对高中学生来说,展示的意义更在于老师发现问题,同学互相启发。所以课堂上不应该有大面积的、经常的、价值不大的演板。从某种程度上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展示欲更重要,更有价值。一方面,求知欲针对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我们强调教学要针对问题,强调讲前要有预习,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由于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课时多,作业多,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预习,这是事实,但由此就否定预习也是违背教育常识的。你不能说,因为我砍柴的任务重,所以我就没时间磨刀。你是可以不磨刀,但你最后完成任务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预习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预习的环节都不可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可以灵活进行,譬如: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课前来不及预习,可以把预习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还可以把预习放在一堂课的末尾,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坚持预习的原则就是为了决不盲目的教学。5、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排斥老师的“讲”。课堂教学改革从不否定老师的作用。老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体现在:学习目标定向、组织教学、解答疑难、检测反馈。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也就不排斥老师的“讲”。只是要求老师的讲必须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必须是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课堂教学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力戒废话。废话有许多种,重复罗嗦的话、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的话、需要老师点拨但缠夹不清的话。老师的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或者将肤浅的引向深刻,将零散的归于系统。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和学科性质、任务,对教材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洽,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进行个性化解读。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或者针对问题,或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主客二元对立。学生主体的确立未必要牺牲教师主体。按照胡塞尔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教师与学生不应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构成主体间性关系,即交互主体的关系。硬性规定一堂课上老师只能讲多少时间,也许是很僵化的做法,但老师一定要明确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面灵活运用,自主确定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6、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组织实施。教育界有很多漂亮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最典型,以此为办学追求的学校也有很多,但想想看,有谁真正做到了这点?这三句话其实说到底就是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见,教育的关键是实践。现实中有那么多学校在不断的参观学习,但学习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成功者总是寥寥。蔡林森在河南焦作永威学校的成功再次启示我们:改革者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管理作保证。谁都知道,不研究学生、不针对问题、只管把教材讲完的教学,是最简单、最轻松也是最不负责任、最无效的教学,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校长都想改变这种教学,但对以个体劳动为主要形式的老师而言,这种改变又是最为艰难的,所以从洋思和杜郎口的身上我们看到,在其起步阶段,校长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扮演了家长制的角色。7、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总结完善。天下没有完美的改革,我们国家当时的改革开放也是如此。改革没有完美的选择,正确的的理念是:对有价值的事情,即使不完美也要努力去做,在实践中日臻完美。课堂教学改革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即使有所谓的杜郎口经验、洋思经验,也不能简单复制,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和师情、生情。只要是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问题意识、学生意识、课堂意识、教师意识,以效率为旨归,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就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