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刘郎中诗词赏析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唐代:白居易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译文 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杏园哪里敢阻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解释 刘郎中:即刘禹锡。因其曾官主客郎中,故有刘郎中之谓。 松筠(yn):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方节操坚贞。 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春,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自洛阳返长安,右迁赴任(刘除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数年天际沦落,今朝相逢京城,感慨颇多。其时迎春花正盛开,似欲迎人。于是白居易代花招客,作了这首幽默隽永的小诗赠刘禹锡。 赏析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得意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挖苦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喧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忱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行,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明显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愿悔过,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旧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称赞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成功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一般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擅长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