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6页
第2页 / 共156页
第3页 / 共156页
第4页 / 共156页
第5页 / 共156页
第6页 / 共156页
第7页 / 共156页
第8页 / 共156页
第9页 / 共156页
第1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十三五”规划2016 年 11 月 2 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三、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重点领域 一、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 二、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 三、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全面践行中国制造 2025 二、切实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着力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3 五、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六、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 七、加强智能制造助推升级 八、强化技术改造精准发力 九、加强全面开放开发合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 二、加强资金保障 三、强化财税扶持 四、强化土地保障 五、夯实人才队伍 六、优化市场环境 附件: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4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编制和实施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 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第一章 发展环境一、 发展成就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到 2015 年, 全部工业总产值由 2010 年的 1.17 万亿元增加到 2.33 万亿元,增 长 0.99 倍,年均增长 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 2010 年的 9644.13 亿元增加到 2.25 万亿元,增长 1.33 倍,年均增长 19.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8% ,各年增速均排在全国前列, 工业运行质量和发展潜力居全国前列。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工业 投资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现了工业投资稳步增长。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3.9% ,更新改造投资年均增长 28.2%,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 25.6%。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比重由 2010 年的 36.7%提高到 40.8% ,上升 4.1 个百分点。 更新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 2010 年的 30.9%增加 5 到 37.7% ,上升 6.8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 22.4% ,较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 7.7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 值年均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 6.1 个百分点。六大高 耗能行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比重下降 11.6 个百分点。电子 信息、汽车等产业快速壮大,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加快发展。柳州汽车、玉林装备制造(内燃机)、百色生态 型铝及北海、南宁、桂林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得到进 一步深化,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智 能化生产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 流中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柳州、桂林国 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验收。桂林市被评为 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示范基地,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 公司成为首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信息化发 展水平和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循环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理念,围绕打造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 态产业化发展。到 2015 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 降 33.2%,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 计下降 53.4%,实现结构性节能 763 万吨标准煤。制糖、电解铝、 火电、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林板等资源型行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 累计培育超过 90 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先进)企业,发布全国第 6 一个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地方标准。经过五年的努力, 工业发展总量再上新台阶, 工业整体素 质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进一 步做大做强,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区工业发展进入 新的阶段。二、存在问题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信 息化水平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较弱。 受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全区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发展不平 衡,部分产品质量较差、档次较低,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 有较大差距,部分技术标准贯彻实施不足。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 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份额不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产值 的比重、大中型企业 R&D 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低。 工业领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较快,但发明专利较少,尤其 缺乏战略性、关键性发明专利。 重点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不足。工业结构层次较低。 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发展 方式比较粗放,工业发展对资源依赖性较强,初级产品多、产业 链条短,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 品少,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对转型升级带来严峻挑战。要素矛盾日益突出。 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条件与实现转 7 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存在显著差距,发展要素供给水平和质量难以 达到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土地收储难问题, 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和可调控存量土地均十分有限,项目用地指标 安排与入园项目实际需要存在脱节。三、面临形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将发生显 著变化,工业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工业增长潜力下移的 新阶段,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迫在眉睫。国内外发展形势倒逼工业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蓄势待发,工业发展面临着深刻变革和新的挑战。从外部发 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高度 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 4.0” ,加快推进新 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抢占科技和产 业发展制高点。从内部发展环境看,我国工业发展深层次矛盾日 益凸显,制造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高技术化等方向 发展,但总体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全球经济的深 度调整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外部条件。“互联网+”带来全新变革。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加快融入制造业各个环节,制造业装 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互联网尤其是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 广度,孕育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由此拉近 了时空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引发了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智 8 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中国制造 2025”助推转型升级。 我国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信息通信技术( ICT )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主要行业重大装备自主可控为突 破口,着力基础强能力、集成上水平、融合促转型、服务增效益, 抢占以创新引领、品质精良、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协调优化为 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这一全球竞争制高点,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 作以及装备制造“走出去”。“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将极大激励 各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关键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工业 整体转型升级。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全面践行中国制造 202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按照“智能、绿色、低碳、 循环”的转型升级要求,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壮大先进装备制造 9 业,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 产业互动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引导工业向分工细化、 专业协作方向发展,增添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不断增 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强化 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 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发挥政府调控引导作用,完 善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相关政策,依法维护公平市场环境, 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统筹推进,鼓励企业进行前瞻性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园区体制 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引进和充分整合国内外创新 要素,打造一批协同创新载体平台,按照“四维支撑、四沿联动” 开放格局,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坚持智能融合与绿色引领相结合。 全面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 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 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深化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 发展绿色制造,努力形成高端化、高质化、低碳化、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坚持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 支持现有企业利用信息技 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存量 10 工业发展水平,巩固现有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建设工业发展重大平台和载体,引进和发展高端生产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坚持龙头带动和产业集群相结合。将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 进一步完善培育扶持政策体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