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UDCJGJ x x x -201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备案号 Jxxx-201X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lar shading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专心-专注-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shading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JGJ XXX-201X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X 年 XX 月 XX 日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201X 北 京前 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4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建筑设计;5 热工设计;6 结构安全设计;7 机械电气控制设计;8 施工安装;9 工程验收;10 保养和维修;附录 A;附录 B;附录C。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和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北京市南苑新华路一号,邮编:)。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目 次Contents1 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我国建筑遮阳工程的技术水平,使遮阳工程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遮阳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与维护。1.0.3 本标准所指的建筑遮阳工程包括固定遮阳与活动遮阳、外遮阳与内遮阳、双层幕墙的中间遮阳。1.0.4 建筑遮阳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建筑遮阳 solar shading of buildings采用建筑构件或安置设施以遮蔽太阳辐射。2.0.2 固定遮阳装置 fixed solar shading device固定在建筑物上,不能调节尺寸、形状或遮光状态的遮阳装置。2.0.3 活动遮阳装置 active solar shading device固定在建筑物上,能够调节尺寸、形状或遮光状态的遮阳装置。2.0.4 外遮阳装置 external solar shading device安设在建筑物室外侧的遮阳装置。2.0.5 内遮阳装置 internal solar shading device 安设在建筑物室内侧的遮阳装置。2.0.6 中间遮阳装置 middle solar shading device位于两层透明围护结构之间的遮阳装置。2.0.7 太阳光总透射比 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通过透明围护结构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与投射到透明围护结构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照度的比值。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太阳光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光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2.0.8 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在给定条件下,透明围护结构的太阳光总透射比,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的比值。2.0.9 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transmittance 采用人眼视见函数进行加权,标准光源透过透明围护结构成为室内的可见光通量与投射到透明围护结构上的可见光通量的比值。2.0.10 外遮阳系数 outside solar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建筑物透明外围护结构有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外遮阳时透入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2.0.11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 overall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窗本身的遮阳系数()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的乘积。3 基本规定3.0.1 建筑物的向阳面、屋顶天窗(包括采光顶)、东西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应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3.0.2 建筑遮阳形式和措施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征、经济技术条件、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以满足建筑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冬季夜间保温、自然通风、采光、视野等要求。3.0.3 建筑综合遮阳系数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 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分别符合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的相关规定;2 公共建筑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相关规定。3.0.4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计算确定,内遮阳和中间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根据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规定计算。3.0.5 应通过建筑设计和节能计算确定遮阳设施的类型、尺寸、调节范围、调节角度、遮阳材料光学性能要求(太阳辐射反射比、透射比等)。3.0.6 建筑外遮阳装置必须做到结构安全,构造牢固,耐久美观。对于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跨度等特殊建筑的外遮阳装置及安装连接应进行专项结构设计。3.0.7 活动遮阳应做到控制灵活,操作方便,误操作时无损害。3.0.8 建筑遮阳产品应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抗风、抗积水、抗积雪等安全性能检测。3.0.9 建筑遮阳装置的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3.0.10 遮阳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相关规定外,尚应按照本标准进行功能、安全和外观等方面的验收。4 建筑设计4.0.1 建筑遮阳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建筑朝向、建筑造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或综合遮阳等形式,并宜优先选择外遮阳。4.0.2 建筑外遮阳可设计成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或挡板式遮阳等形式。4.0.3 不同朝向建筑遮阳设计部位的优先次序可根据其所受太阳辐射照度,依次选择屋顶天窗、采光顶、西向、东向、南向和北向窗。4.0.4 遮阳设计宜与建筑立面设计相结合。遮阳设施宜构造简单、经济实用、耐久美观,并宜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4.0.5 建筑遮阳设计应兼顾建筑自然采光、通风、隔热和散热功能。4.0.6 建筑遮阳设计除可设置建筑遮阳构件或遮阳装置外,还可考虑屋顶绿化遮阳和墙面绿化遮阳。采用屋顶绿化遮阳时,应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的规定。采用墙面绿化遮阳时,宜采用落叶植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植物带来的虫害及根系对墙体的破坏。4.0.7 建筑遮阳设计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结合,采取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并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和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XXX的规定。4.0.8 建筑遮阳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的相关规定。遮阳系统的金属构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4.0.9 内遮阳构件或装置宜选用高反射、低热容的材料,避免构件本身吸收过多的热量造成二次辐射。4.0.10 遮阳构件宜呈百叶或网格状。实体遮阳构件宜与建筑窗口、墙面和屋面之间留有间隙。4.0.11 建筑遮阳构件或装置及其与建筑物的连接应采取防止产生噪声的有效措施。4.0.12 电动遮阳装置宜与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联动,并满足室内环境调节的需要。5 热工设计5.0.1 整窗和玻璃幕墙自身的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应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计算。5.0.2 用于建筑节能设计的外遮阳系数按下式计算: (5.0.2-1) (5.0.2-2)式中:外遮阳系数;外遮阳特征值; 时,取;、拟合系数,按表5.0.2选取;、外遮阳的构造定性尺寸,按图5.0.2-15.0.2-5确定。 图5.0.2-1 水平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图5.0.2-2 垂直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图5.0.2-3 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图5.0.2-4 横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图5.0.2-5 竖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表5.0.2 外遮阳系数计算用的拟合系数,气候区外遮阳基本类型拟合系数东南西北严寒地区水平式(图5.0.2-1)0.310.280.330.25-0.62-0.71-0.65-0.48垂直式(图5.0.2-2)0.420.310.470.42-0.83-0.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