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8讲一、选择题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C)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在“普遍”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D项错误。2(2016惠州)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C)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解析材料并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提升及作者对此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与贞节烈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以看出其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3(2016成都)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D)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解析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不会直接导致宗教政策的改变,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佛老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与材料“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可知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故D项正确。4(2017银川)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B)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郡守、县令,民之师帅”表明为政者应发挥楷模作用;“敬天保民、德治、仁政、天人感应、正君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属于朱熹的思想,而非孔子、孟子、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错误。5(2016淮南)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B)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解析根据材料中“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藩镇势力的强大削弱中央集权,但是却与最初大儒担任到出现藩镇军将的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由唐朝前期基本都是大儒到德宗后,有一部分是大儒,而且国子祭酒社会地位的下降,说明统治者有意为之,故B项正确;儒学是否遭到佛道的冲击,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C项错误;儒学走向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6(2016安徽示范高中)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D)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解析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故A项错误;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故B项错误;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化,体现出儒学正统的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7(2016惠州)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B)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8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C)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解析王阳明提出了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问题,并认为求学问的,“天下为公也”,而不以孔子与朱熹的“可得而私也”。王阳明提出的观点是要打破程朱之学的垄断地位。 A项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材料并非批评孔子和朱熹;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李贽也要求打破孔子的权威,与材料信息类似,故本题选C项。 9(2016洛阳)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B)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0(2016吉林五校联考)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D)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与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思想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11(2016衡阳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D)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得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12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C)A正确地揭示出明朝灭亡的根源 B批判理学家贬低孔孟学说地位C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实际 D正确认识到明清儒学不适应时代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认为“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综当代之务。”可知顾炎武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故选C。二、非选择题13(2016太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论佛骨表经学的转变、理性主义的兴起、儒家济世的政治情结、道统论的兴起以及儒家心性论的变化等,构成了儒学在唐代的兴起,这些变化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唐代儒家最后无力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与理论转型。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材料二今天下之患,莫大乎贫。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者乃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专制统治者对某些经济部门商品贸易的垄断。顾炎武以食盐贸易为例,指出由国家垄断食盐贸易的主要弊端在于,它只有利于盐吏们大量侵吞国税,又阻碍了食盐的自由流通,造成了民生的困乏。许苏民论顾炎武经济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愈反对佛教的理由并说明其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认为天下贫困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儒家学者的精神追求。答案(1)理由:佛教是外来文化,不合中国国情;如果提倡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统治秩序。目的:复兴儒学;维护儒家(传统)政治、伦理道德。(2)专制政府(统治者)对人民的强制掠夺,横征暴敛;国家对重要商品贸易的垄断;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官商勾结,强占资源。(3)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于担当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勇于进取的精神;以民生为本,关注现实的情怀;捍卫社会伦理道德的卫道精神。14(2016保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答案相似:应当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说明: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宋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主动积极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宋代时,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