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下册第三章第2节,属物质科学的范畴。教材先通过三个情境,让学生指出三个现象中涉及的力,反映了物体间什么作用,进而归纳出力的定义。在初中阶段的力学的学习中,力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机械运动之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同时又是接下来学习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的知识基础。所以,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本节课都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准备。(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城关中学7(5)班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对生活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索、发现。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到一些力存在的事实,积累了一些知识。本班学生已经经过一学期科学的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初步的经历,但是往往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清楚实验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 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尝试简单归纳;2. 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并提升观察技能。(二)知识与技能1. 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2.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力的存在;3. 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有关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与生活现象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 学生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四)STSE 通过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水上飞行器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源于生活并为社会生活提供帮助。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力1、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力?2、没有生命的物体能否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二)“分析”力【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如下器材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提问:产生力需要什么条件?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鼓励学生发言,在全班面前发言、交流。期间引导学生用科学、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问学生,两个物体必须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你能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证明你的结论吗?(三)“探究”力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产生力的条件,那么如果这些器材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学生小组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完成导学单。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1、运动状态改变;2、形状发生改变;(四)“领会”力【学生小组活动】两只气球,用三种方式挤压,哪一种方式能得到如图效果。【情境分析1】利用知识,解释孙杨在比赛过程中,转身的瞬间如何加快速度。【情境分析2】气球前进的推力来自哪里?(五)“应用”力【头脑风暴,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何证明受力的玻璃瓶发生力微小形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加以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ppt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整堂课的思路与知识点。布置相关作业。四、形成性评价1. 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将跳板压弯了,这说明力能_; 跳板对运动员向上的弹力能使运动员向上运动,这说明力能够_ 。2.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3. 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 )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船工用撑杆推岸,船随之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五、板书设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效果运动状态改变形状发生改变相互的 第二节:力的存在力 ppt展示区记录学生的猜想、演算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