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汇报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站在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创新宏观思路和微观制度安排,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不容乐观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形势 近年来,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央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开发项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形势仍不容乐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处于人才工作的末端,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形势不容乐观的主观原因。据有关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4,相当于美国的1/18。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往往把精力过分集中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等队伍的建设方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十分有限,农村人才工作步履艰难。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但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很多地方仍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放在相当次要的地位,将新农村建设政策上的倾斜和经费投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补贴甚至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和平台匮乏,农民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仅占16.%,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5.,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仅占7.3%。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差,底子薄,开发难度大,是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不容乐观的客观原因。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就已达到年,美、法、德、英、日等发达国家更是分别达到18.04年、15年、12.7年、140年和11.87年。而反观我国,差距十分明显。到202X年底,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7.3年,其中文盲占6.8%,小学文化程度占32.7%,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文化程度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由于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差,8%的农民表现出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消极“观望”心态,使农村地区形成了“人力资源质量差科技进步的低贡献率生产率低人才开发重视不够人力资源质量差”的怪圈。 创新思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走出一片新天地,必须跳出就“农村”论“农村”、就“人才开发”论“人才开发”的传统框框,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在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战略中明确定位和着力点。 第一,要站在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布的各种版本的现代化标准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一例外地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在其中所占的分量。世界银行所确立的现代化十项标准中,涉及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就达八项之多,可见现代化是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我国660个城市、4亿左右的城市居民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农村的绝大部分、近亿农村居民还处于小农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人力资源的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惟有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可能早日实现。 第二,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按照发达国家的情况,通常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低于,其中英国只有2%,日本比重稍高,但也不到6%,而我国仍然高达30%左右。而耕地面积与我国几乎相等的美国,其农业劳动力只有00万左右。根据一些国家农业劳动力与耕地的最高配比来看,我国农业也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近年的实践已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方案值得商榷,向城市转移才是更可能、更现实的选择。基于此,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着眼点就不应仅仅局限于新型农民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应以有利于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培养新型市民。据统计,到22年底,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而现阶段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占37%,初中占5%,高中占346%,大专及以上高达36.7%。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就要和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技能素养等几个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非农转移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身份转变和空间永久转移创造能力素质条件。 第三,要依托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从理论上说,人才开发可分为四个层面,即要素开发、资源开发、资本经营、产业开发,其中产业开发是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素质。依托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不仅能够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产业开发,反过来又能够通过农民能力素质的增强以及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发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但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非以农民为中心,在其产业链中,农民相对集中在经验较为丰富的“产”这个环节,更为重要的、对能力素质要求更高的”供、销”环节,农民则涉足不多。为此,要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真正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以更好地提升农民素质。 完善制度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人才工作要做出实绩,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有刚性的制度安排做保证。为此,要努力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人才开发制度的创新提升人才开发水平。 首先,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法律制度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村人才开发立法,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人才开发和转移问题。但在我国,针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立法尚属空白。有鉴于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法制化。一方面,要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法律地位、人力物力来源,规范人才工作部门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促进相关部门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分工协作,形成农村人才开发的合力。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农民教育培训的权利,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接受职业培训,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 其次,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制。至少在短期内,大规模的人才支农不可能实现,因此农村人才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农民培训上。要根据农村培训开发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模式,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体制。一是突出农业系统在农民培训中的领头地位,建立依托农业院校、农业科学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机构的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覆盖面。二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培训内容,把农业产前和产后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结合起来,全方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再次,健全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经费投入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关键。发达国家农村人才开发之所以成效斐然,与各国政府的大力投入是密切相关的。许多西方国家在财政预算中都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作为重要内容,普遍实行对农民教育的“政府买单”。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投入,也应该援引这种模式,发挥财政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建立社会化的经费筹措机制。特别是要出台专门的政策,督促农民工用工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机构,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投入,使其在享受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履行应有的义务。 最后,建立激发农民自我开发的利益激励机制。人才开发从来就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自说自话,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开发对象自我发展的欲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在激发农民成才欲望上下功夫。一是采取经济诱导的方式,对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调动和保护其参训的积极性。二是要实行订单培训,通过可以预见的职业前景提高农民参训的主动性。三是把教育培训与就业准入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目前的农民职称以及相关证书(如绿色证书等)制度,因与职业前景和后续利益联系不大,缺少激励力度。把教育培训与就业准入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民参训的紧迫感和成才压力,提高农民参训的自觉性。第 1 页 共 1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