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现状分析税收征管质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税务机关征管工作水平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重要条件,它检验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程度与管理质量。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基层税收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在目前工作实践中所隐含的征管脱节、管理缺位以及管理失控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看待目前的征管现状。对基层分局出现的税收征管情况,我将从内外两个角度,从基层税务机关、个体、企业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内部来看,税务机关内部职责不清晰,业务庞杂,力不从心基层税务分局负责对纳税人实施日常税收征收管理的机构,主要的人员和精力应为深入实地的开展管理工作,但大多税务分局内部结构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随着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基层管理分局又新增了纳税评估、征管资料电子化等工作,在管理职能之外增加了不少新的职能,分局业务更加繁重。1.1.1、重复劳动,上下级部门之间内耗过大基层分局面对上级税务机关几个部门,由于上级各部门工作不协调,布置任务各有各的说法,每项指示都有基层必须完成,就连仅能通过征管信息系统能调阅的资料,仍需基层上报,往往造成基层无休止的疲于应付上级部门工作,无力开展日常征管工作。1.1.2、人少事多、岗多矛盾突出,征管力量有待重组目前,基层分局往往一人兼任数岗数职,担子重,责任大,容易出现“多做多差错”而被追究责任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征管力量相对薄弱,经常出现漏征漏管户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1.1.3、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征管模式不够完善税收管理人员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如税收管理员要完成路段巡查、登记核查、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定额调查、信息维护、日常统计、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办税大厅无法完成的事项,税收管理只能疲于应付,蜻蜓点水,征管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1.1.4、日常内勤事务繁多,影响税管员的外勤工作 基层每个税管员在省局征管系统中都有一岗以上职责,每天都有需要在限期内审核的工作。还要抽出时间上报各类报表,税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规范化表单的纸质文书,需要税管员自己查询、选择和打印,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家的日子多了,自然会束缚税管员的外出巡查巡管的手脚,占用税管员外出巡查巡管的时间。 1.2、推进基层分局征管的几点建议1.2.1、信息化建设需要提高。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省局的征收管理系统并不十分完美,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有:查询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查询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查询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1.2.2、上级考核要切合实际,不唯数据论。比如申报率、入库率等各项考核指标,直接把纳税人的责任强加基层税务机关身上,来考核基层有失水准,纳税人逾期申报税务机关只要限改或处罚;逾期没有入库税务机关只需限改和加收滞纳金,皆可认为基层税务机关的职责尽到。不能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或考核自己,给自己捆上枷锁。当然基层机关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电话提醒纳税申报、办理登记、促报促缴也是必要。 1.2.3、要加强基层建设,特别是加强征管人员的队伍建设要调整管理人员结构,加强人员的轮岗,充实业务骨干、征管尖子从事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鼓励从事基层税收管理的干部。第三是适当提高基层同志的福利。从外部的纳税人方面来看,基层税务机关管理缺位以及管理失控等现象十分突出,下面我将从个体、企业两种不同的征收对象来进行分析2、基层个体税收征管对于基层税务机关来说,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强化征管,可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个体税收征管仍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难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到位。2.1、当前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2.1.1、漏征漏管多。从办证情况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而没有在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这一类的个体户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工商部门办证是为了收取管理费,他们人员相对较多,基本上能管理到位。二是在国税办了证,没有在地税办证,这一类个体户的目的是为了在国税购买发票。三是在地税办了证,没有办其它证的,主要是地税纯管户。总之,我们虽然与工商、国税都实行了信息比对,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够很好的统一协调,造成了漏征漏管。2.1.2、定额核定难。目前,我们对个体户的税收征管,大部分采取的是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由于在核定时,缺乏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办法,加之人为因素,必然使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税负不平衡。作为地税机关,在核定税额时,尽管考虑得很周全,却难以满足各位纳税人的心意。“生意同样做,为何别人少缴税,而我却要多缴税?”个体纳税人一旦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钻进这个死胡同,要他自觉缴纳税款自然就很难了。同时,近年,国税部门提高了起征点,对一部分国地税共管户免征了增值税,必然使这部分个体户产生“国税不征了,地税也应该免”的想法,也给地税征管带来了难处。这样一方面既造成了税款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纳税人的不满,产生拒缴税款的逆反心理。2.1.3、相关征管政策落实难。如要求纳税人与税收相关的事项,如停业、歇业、注销等必须在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个体户往往不能及时提出申请。如注销户,生意都不做了,那还给你去办注销呢?2.2、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建议2.2.1、加强税收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只有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征管工作才能再上一层楼。2.2.2、提高协护税工作力度,形成覆盖网络。如与公安部门配合、与银行配合,如遇有欠税可以与公安部门配合追缴欠税。有税务机关的函,也可扣缴银行存款入库税款,并且可以让欠税人进入“信用黑名单”,给他的其他工作生活设置信用障碍。2.2.3、加强实地调查。同等路段、同样规模、同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收负担应基本相同,在这一前提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实地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力求与个体工商户的实际经营状况最大程度地接近。3、基层企业税收征管基层企业税收征管相比较于个体税收,征管难度较小,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3.1.1、办税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地制约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税务部门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信息化与专业化建设迅猛发展,新的形势对企业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在基层分局辖管的企业中,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因现有企业财会人员聘用制度不尽完善,竞争择优、任人唯贤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部份企业老板因自身利益驱动,任人唯亲,办税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依附于企业,对老板只能言听计从,又因社会中介机构刚刚起步,技术力量不够,个别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聘用无证人员或临时人员,“优价”但不“优质”;另一方面,客观上基层培训条件较差,知识更新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问三不知”,“糊里糊涂”办税。3.1.2、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纳税申报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纳税申报表填报质量不高,税务机关审核不到位。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尤其是对税收与企业财务处理上的差异把握不准,以致申报表填报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现在对申报表的审核全部依靠人工进行(即使是网上报税也是人工审核),没有科学的方法甄别申报的真实性,客观上造成申报数据不准。对企业的申报却疏于监管,审核把关不严,造成申报质量低下。一些企业的申报如能及时发现,将有助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杜绝,一旦等到来年的四五月份年度汇算清缴时才发现,加以纠正,问题往往已经扩大,解决难度增加。3.1.3、纳税申报不理想, 零申报情况十分普遍近年来,企业零申报率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实地调研,构成企业零申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些企业为审批土地而进行工商、税务登记,但由于客观原因又未能拿到土地,一时成为空壳企业,零申报也就在所难免;新办企业从工商登记、税务登记、计委立项、投入经营等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无法立即实现销售。一些处于倒闭、停业状态的企业,由于债权债务等事项未处理完毕,暂时不能办理税务注销,形成零申报;由于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能力差、税收政策掌握欠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自觉或不自觉地造成零申报。3.2、加强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3.2.1、加强基层单位申报审核过分依赖于以票控税,疏于对企业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的管理,造成长期零申报;对未进行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的地税管理企业,管理部门为提高申报率,便由税收管理员为企业做零申报处理。3.2.2、加强基层单位纳税管理对企业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的关注程度不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现实中个别税务机关为了减轻工作量主观愿意对企业实行核定征管方式(尤其是建筑业),在税源监控上“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风险。3.2.3、提升分类管理级次一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进管理对象精细化。从日常检查、发票管理、纳税服务等方面采取不同的鼓励和限制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二是严密企业管理过程监控,促进管理内容精细化。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和责任区管理制度,细化户籍管理。三是优化服务要提质增效。以纳税服务工作规范为标准,以12366服务热线、互联网络为主要载体,畅通征纳双方的沟通渠道,向企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公开化纳税服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