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摘要】 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内容主要为肛管的改良、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及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等。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 儿童; 保留灌肠; 护理; 综述文献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给药途径,因其操作简便,起效快,对患儿无伤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就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肛管的改良 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管径粗,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大。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多,剂量难以精确。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鉴此,刘玉华等2研制出一种新型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再在盲端剪34个侧孔,孔直径2.0 mm,消毒后即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物在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管径细、质地软、前端圆滑、透明易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灌肠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710 cm4,也有报道为1012 cm78或1015 cm910。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长度为38.0 cm。刘敏等11将90例 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0.05);哭闹呛咳和呕吐发生率比较,灌肠组显著低于口服组(P0.01)17,灌肠法优于口服法。 3.2.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面红耳赤、咳嗽、气喘、咽部充血等。俞建等18应用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由柴胡、黄芩、细辛3味药组成)给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有效率达93.0%。赵德满等19自拟祛感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板蓝根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5 ml,维生素C 0.5 g等混合而成)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1次/d,体温39.0以上持续不退者可每12小时1次,若细菌性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阴虚内热而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不宜用本法。此方具有解热镇痛、凉血解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结果总有效率93.6%。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常用抗生素静脉输液,上述2种灌肠液的运用,效果显著,减少和避免了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3.2.3 肺炎、咳喘症:肺炎。朱盛国等20自拟肺炎栓剂(组方:麻黄5 g,桂枝5 g,杏仁10 g,厚朴10 g,半夏10 g,细辛3 g,熟附子5 g,椒目10 g,黄芩10 g,象贝母10 g,知母10 g,黑白丑10 g,槟榔10 g,侧柏叶10 g,礞石滚痰丸6 g,生甘草5 g,上述药水煎2次,反复过滤,浓缩成100 ml,制成10支栓剂,每支含10 ml药液)为30例肺炎患儿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达90.0%。咳喘症。高幼琴等21自拟清肺泄痰猴枣汤为咳喘症患儿灌肠,有效率为98.0%。袁水花8自拟麻杏石甘汤为64例热症咳嗽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95.4%。肺炎和咳喘症患儿病情较重,病程长,在行西药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灌肠,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2.4 肠炎:王艳新等22将黄连素1015 mg/(kgd),研碎后用生理盐水510 ml溶解后对50例腹泻患儿行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李华等23用必奇(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加黄连素为腹泻患儿保留灌肠,也取得显著效果。李洪丽等24应用贝飞达联合思密达为26例腹泻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80.8%。贝飞达主要含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活菌,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等疾病,尤其对抗生素应用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更有效25。思密达重要成分为蒙脱石,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26,二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患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3.2.5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主要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灌肠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胡喜华27用大蒜煎液(大蒜捣碎成混合液,用纱布过滤去渣;甲泼尼龙片50 mg研末;与呋喃唑酮1.0 g,2%普鲁卡因10 ml混合)为1例痢疾患儿保留灌肠,每次2030 ml,1次/d,结果灌肠1次后,患儿腹痛减轻,安静入睡,3 d后大便正常。张茂香28用加味白头翁汤(组方:白头翁15 g,黄连12 g,黄柏12 g,木香10 g,甘草10 g,水煎浓缩至500 ml)为90例菌痢患儿保留灌肠,3050 ml/次,2次/d。唐娟等7用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25例,全部治愈。随着痢疾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强,常用抗生素的疗效渐减。上述结果表明,为菌痢患儿行中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虽可累及结肠,但以乙状结肠与直肠病变最显著,所以采用中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较快地发挥作用。 4 灌肠前后的体位 小儿保留灌肠一般取侧卧、俯卧位或抱侧、抱俯位29、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胸卧位30。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液体可顺利进入结肠,使灌肠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肛门位置高,便于保留灌肠液。灌肠结束后,迅速将导管拔出,并将患儿肛周臀部皮肤、肌肉向肛门处捏紧,让患儿保持原位或平卧、侧卧、抱侧位,然后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免灌肠液过早排出。 在儿科临床中,中西药灌肠用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肠道黏膜给药可将药物通过肠黏膜转运入大循环而起到全身给药作用,既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病原对机体的损害,又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酸的破坏作用。药代动力学表明,黏膜给药的峰浓度比口服高310倍,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59倍,与静脉给药相似。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故吸收率明显较成人高,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避免了小儿静脉穿刺和服药的痛苦,又可避免苦寒药损伤中焦脾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李秀云,邹碧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9.2 刘玉华,卜秀芹.小儿灌肠管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8):2425.3 李翠萍,王淑静.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小儿灌肠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5,23(2):146.4 陈玉敏.2种早产儿灌肠法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3536.5 王爱英,杨云波.吸痰管和输液管在保留灌肠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65.6 陈海燕,谭启明.气囊导尿管用于小儿灌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12(3):15.7 唐娟,黄静屏.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31.8 袁水花.麻杏石甘汤灌肠治疗小儿热症咳喘64例J.江西中医药,1996,(增刊):6162.9 陈义春.大黄煎液灌肠治疗小儿高热8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37.10王秀坤,田力.银翘散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1,16(1):39.11刘敏,崔锦美,刘素梅,等.小儿灌肠不同深度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B):44.12魏超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4):239.13夏雪梅,苏冬梅.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及结肠镜下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011.14李向红.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32433.15刘爱敏.热速停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症10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1):39.16杨远霞,林明色,胡穗曦,等.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眼科患儿制动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11812.17白静娴,袁玉莲,袁新可.不同途径运用水合氯醛镇静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20(13):40.18俞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