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自读课教 师林小梅单 位广州市美华中学课题名称风雨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1教材分析:本文的核心是理解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的写作特色。本课所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一篇优秀的散文。从风雨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并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一幅幅生动画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解决的关键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2.学生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没有阅读过类似的用侧面衬托来表现主题的文章。因此老师在教学课本内容之时要细致讲解,尤其是这种侧面衬托的写作手法要重点讲解反复讲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2联系自己的体验,批注文中的词句。3.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风雨的特点以及风雨对人类的影响。2.感受风雨的巨大威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2.交流作家作品情况。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听课文范读,在书中圈画出每段所写的景物。第1段:树林;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2本文的写景的顺序是什么?提示:(1)室外-室内(2)自然景物-动物-人(3)风-风雨3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提示:作者写出了风雨之大之猛烈的特点。4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 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提示: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三、品味语言,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8、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侧面烘托。 9、“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10、“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11、“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12、“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13、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四、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 14、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 15、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五、布置作业:16、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 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板书设计风雨 贾平凹树林垂柳、杨叶、芦苇;断绳羊、女孩;猛烈 葡萄蔓、苍蝇;(侧面描写) 鸟巢、鸟儿;废纸、猫、瓦;浮萍、鱼儿;老头、孩子。作业或预习作业: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 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预习:1、预习字词。 2、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自我评价1、 着重语言品味,让学生体味作者“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语言风格。2、 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品味语言和模仿写作等环节都有体现。3、 指导写作,以课文为例子,结合口语练习,再练笔,由浅入深。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