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 生命 的物体。2、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 和 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3、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身体是细胞构成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具有生长和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 大 幅度上升,细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 小 幅度上升。9、目镜越短 放大倍数 越大 、目镜 越长 放大倍数 越小 ,物镜 越短 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越长 放大倍数 越大 。10、物象的放大倍数等于 目镜 放大倍数乘以 物镜 放大倍数。11、对光时 光强 时用 小光圈 和 平面镜 ,光弱 时用 大光圈 和 凹面镜 12、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 距离越大 放大倍数 越小 ,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 距离越小 放大倍数越 大 。13、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看到视野范围由 大 到 小 、视野由亮 变暗 、看到细胞数目由 多 变 少。看到图像由小 变 大 。14、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用低倍物镜 正对通光孔。然后将遮光器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睁开双眼,用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 反光镜 直到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视野 。1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被观察的 标本 正对 通光孔 。切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 侧面 看着 物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 下降 ,直到物镜前端接近 切片 为止。1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用眼注视目镜,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上升 ,直到能看清物象为止。如果物象还 不够清晰 ,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17、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装片 切片 涂片 。18、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观察 和 实验 。19、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20、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 、实验 、调查 、测量21、识图填空:(1)遮光器7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 光圈 (2) 9是反光镜:一面是 平面镜 另一面是 凹面镜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必须用3 转换器 。转换器上安装的是 物镜 (4)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遮光器 和反光镜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偏左上 方则标本偏向了 右下 方,要想把图像移动视野中央,则要把玻片向 左上 方移动(6)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看到的 范围变小 ,视野亮度 变暗 。(7)当要使镜筒下降时,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眼要看着 物镜 ,防止压破 玻片 。当要把图像调清晰时要用 细准焦螺旋 。(8)对光时,要用 低倍物镜 ,看到 白亮 的视野为止。第2章 生物与环境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2、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 。3、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即“自然环境”)4、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的。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 和结构 方面,还表现在生理 和 行为 等各个方面。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 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三种:植物,动物,微生物。 根据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分别称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没有生产者,其他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环境不同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由三部分构成: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1、光合作用公式2、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但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光合作用时利用的能量是光能。3、在光合作用时吸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放出的气体是氧气4、光合作用包含两个转化,一是物质转化,即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这种化学能储存在了有机物内。5、光合作用的意义,为动物和自己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来源。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要提高产量主要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气肥”。6、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时,把选的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目的是让叶中的有机物耗尽,放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主要是去叶绿素。加碘后变蓝的部分是见光部分,说明有淀粉产生。这个实验的结论是植物产生有机物需要光。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7、黄豆芽在光下会变绿,是因为在 光下 才能形成 叶绿素 。在光合作用时是叶绿体中的 叶绿素 吸收 光能 。叶绿体主要存在叶的 叶肉细胞 内。8、光合作用产生的 有机物 通过 筛管 运输,导管 运输水 和 无机盐 。9、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 氮、 磷、 钾 的无机盐。缺氮叶 变黄 ,缺磷叶变 紫红色 ,缺钾叶变 烧边叶 。10、当细胞液浓度 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 时,细胞就 吸水 。植物有时会吸水,有时会失水。当细胞液浓度 小于 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就 失水 。如植物放在 盐水 中,就会 失水 变软。放在 清水 中就会 吸水 变硬。11、根尖的结果主要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12、一般情况下根总是能吸水 ,是因为根毛细胞液浓度 总是大于 土壤溶液浓度 。根吸收的水首先进入根毛细胞 ,然后进入 导管 运到叶。13、按图填空(1)该实验的图A 目的是放在暗处 24小时。图D的目的是除去叶绿素 ,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 ,大烧杯内是水 。图E的目的是洗去酒精 ,图F的中滴加的是碘液 。(2)在图C处,拿掉黑纸后,遮光 部分的颜色是 绿色 。(3)在图G处不变蓝的是遮光 部分,变蓝的是见光部分 ,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 。(4)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5)图D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绿色 。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黄白色。(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能产生淀粉 。(7)如果把黄豆芽放在明处会变成绿色,说明形成叶绿素需要光 。(8)在此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 ,对照组是未遮光部分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1、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含有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最主要物质是蛋白质。2、要证明食物中有淀粉,用碘液 。要证明有蛋白质,高温会凝固 ;燃烧会放出臭味。3、营养物质的三大作用是、建造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4、人体缺钙 ,患佝偻病 。缺铁患贫血 。缺碘 患大脖子病 。5、缺维生素A患夜盲症 ,缺维生素B患脚气病 ,缺维生素C患坏血病 ,缺维生素D患佝偻病 。6、青少年的合理膳食是、主付食合理搭配 、粗细粮合理搭配 、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 饮食要定时定量。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 和消化腺 组成。8、五种消化腺:唾液腺-唾液-只有分解淀粉 的酶 。胃腺-胃液-只有分解蛋白质 的酶。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 (只参与脂肪的消化)胰腺-胰液- 三种消化酶都有。肠腺 -肠液-三种消化酶都有。9、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胆汁无消化酶 ,它参与脂肪 的消化。10、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胆汁 、胰液 、肠液 。11、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溶于水 的,小分子 的,能吸收 的物质的过程。12、吸收: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壁 ,进入血液 的过程。13、淀粉、蛋白质、脂肪 三种物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口腔、胃、小肠。最终被全部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14、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种物质,最终的消化结果是 淀粉-葡萄糖 。 蛋白质-氨基酸 。 脂肪-甘油、脂肪酸 15、右图为人的消化系统图,(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 和消化腺 组成。(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4 肝脏。它分泌胆汁,可以参与消化脂肪 。(3)6是胃 ,功能是储存食物 和初步消化蛋白质 。(4)、 9 小肠是消化 和吸收 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里面的消化液有胆汁、 胰液、肠液。脂肪在此被消化成 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 。16、小肠是 消化 和 吸收 的主要部位。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生长比较长,内壁有 皱襞 和 绒毛 。绒毛内有 毛细血管 和 毛细淋巴管 。脂肪成分主要被毛细淋巴管 吸收。第六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 所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就是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 ”的关系。2、 写一条食物链时,一定要第一个写植物 ,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 ,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3、 各种食物链一般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A、由绿色植物 开始;B、第2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C、其他环节的动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4、 人们从食物链 得到启发,利用生物天敌 来消灭害虫叫生物防治 。5、在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 都来自太阳 (光能);所需的食物最终来自绿色植物。6、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然后通过食物链 (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 和能量 流动。7、能量 在食物网中的流动,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 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8、 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能量是呈递减 的趋势。也就是说后面的生物能量 总比前面少 。9、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 的是植物;数量最少的是可能形成的一条最长食物链中位于最后一个环节的肉食性动物。10、如一条食物链: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蛇中的能量直接来自 青蛙,最终来自 太阳 ,能量含量最多的是 植物 ,最少的是 鹰 。、这条食物链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植物 ,最少的是鹰 。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植物 ,最少的是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喷洒DDT、则体内含DDT最多的是 鹰 ,最少的是 植物 。、如果蛇被大量扑杀,鹰的数量会 减少 ,农作物会 减产 。11、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1)、此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 和非生物成分 组成。(2)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