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摘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是目标之一,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质疑、探究、讨论、发现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民主性、体验性等特征,在实施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等关系。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讨论发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知识加速更新,新的信息源源不断,知识经济己见端倪,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像过去那样仅靠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显得远远不够了,教师的职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学会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生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相对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相对立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具体地说,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目标之一。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意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教堂教学的基本策略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如下的教学策略:转变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知识的形成既不是被动接受的,也不是真正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外界导向性信息跟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实现的,在这过程中,外来知识信息要能受到学习者的注意和选择,跟原有的知识和思维结构建立联系,并相互作用才可能被接纳,这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的。例如物理概念、规律,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构建,并且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式教育,造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教结论,学生背结论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禁锢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与培养跨世纪人才背道而驰,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处于世纪之交的课堂教学要摒弃过去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陈规陋习,树立主体的学生观,以学生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取代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学会求知、发展潜力、培养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再在被动中穷于应付。教师只有彻底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探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应当改变过去那种“独角戏”式的在黑板上讲实验、演示实验多于学生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改限制性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改现成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新知识,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经历”、“探究”。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责任,即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首先教师应了解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尽快掌握物理的思维方式,进入物理的“境地”;第三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的实用性,培养学好物理的动机。4、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传统的物理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非课本内容不讲,非考试内容不学,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致使学生缺少施展个性、发展自我的条件和机会,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这种教学不符合时代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以积极的心态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讨论、争辩中逐步修正和澄清。要解决过去教学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就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1、具体操作程序方框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模式的运用(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认知主义者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能力,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问题情境,则该教学策略只能流于形式,从而使目标和措施相脱节。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就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实验、实物、模型、小故事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体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营造良好氛围。例如“焦耳定律”这节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电线着火”的录像和展示电炉工作时的真实情况,创设“电热”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到物理很亲切,就在我们身边,感到物理知识很有用,学生的兴趣就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求知的,教师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特别是错误的前概念的纠正,要使学生在怀疑和惊讶之中,经历心理冲突才会主动放弃。(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探究的前提和指向,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猜测、假设,允许不完整、不严密,甚至是错误的猜测,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无需做出任何评价,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有半点责怪、埋怨、厌烦,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思考环境,激活课堂,使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并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预测方法。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缺少同类知识基础和相关体验,不容易提出与教学内容贴切的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尽可能展示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的。(3)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自行探究、自主发现,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想、假设正确,都想亲自通过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分析推理等途径进行探究、验证。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带有很强的主动性、自主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参与这种学习即可,从观点和策略的高度给以启发指导,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提供建议,把握方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局部复式教学,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和运用不同的教法,以防止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使各层次的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究开始时,由于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没有抓住实质,可能在些“乱”,难免有一些不当或错误之处,这是必然的,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扼杀他们创新求异的个性意识,而要在肯定他们敢于创新求异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只要有一点意义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于有新意的就要大加表扬。事实表明,学生时代有些所谓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探究往往很有意义,导致今后重大发现的事例在科学上屡见不鲜。就学生而言,创新不是理论上、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而是经过自己个人的探究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这与科学家的创新设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切切实实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留出时空,力图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使课堂处处呈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