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的一些想法西坝小学姜 淼 你觉得乐感重要吗?乐感不好有可能导致跑音,卡不准节奏、歌声呆板毫无生命力在我看来,小学音乐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使他们具有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什么是“乐感”?音乐美学导论中这样定义:乐感一般可理解为在生理上具有正常听觉能力,在心理上可对音乐具有审美感受,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的重要基础。我们知道,音乐是抽象的,是听觉艺术,没有具体的文字或图片,因此,感受音乐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从音乐的背景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作曲家在创作时,除了各种技法的运用,更多的是情感的融入。”一个作品的完全呈现,需要创作者、表演者、聆听者三方的配合。当一首作品完美的呈现在你面前时,却无法理解与感受,那该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应该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在两所学校任教过,对于两所学校学生的乐感差异有很明显的感受。拿一个单音的模唱来说,第一所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能直接辨认音高并准确地表现出来,仅个别学生无法准确的掌握音高;第二所学校的学生则在我反复的示范、提示、指导下,一部分同学能表现出音高,而另一部分没有音高概念。为什么会有这么鲜明的反差?后来我思考得出:乐感分为先天与后天。也就是说,在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下,后天培养对学生的乐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回到之前两所学校的对比中,第一所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良好,从小有良好的音乐氛围,有一半以上学习演奏乐器;第二所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差,父母忙于打工无暇照顾孩子,每班仅3、4位学生有学习乐器的经历。比较之下,我们可以看出,乐感是可以经过培养而提高的。因此,我觉得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一、 环境的营造音乐是无处不在的。曾经一位老师这样跟我说到:“音乐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看,当我们高兴时都会随口哼起歌,而又有几个人会选择去背乘法口诀呢?”由此看来,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可以更上一个层次了。现在的鄂版教材每一单元主要由唱一唱、听一听、玩一玩及音乐知识组成,在充分钻研教材后,将每一课时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音乐,从而起到培养乐感的作用。优美的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而刺耳的音乐只能轮为噪音。在我们准备音像资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音质效果,从音响、录音机等硬件设施到音乐文件等软件选择,一定要逐一调试,力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乐音而不是噪音。我曾在一次校内研究课上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播放一个在网络上搜集的音乐动画视频时,出现的了明显的杂音,使本来优美抒情的歌曲失去了本色,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它的聆听愿望,也因此不能有效地达到情感目标。由此可见,只有营造出良好的音乐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当他们有强烈的聆听愿望时,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二、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其实要培养一个人的乐感又怎会是一朝一夕的事呢?但我们有小学阶段六年的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及内容,相信会有好的效果。音乐是由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量的大小及音色组成,要达到培养出良好乐感的目的,必须从掌握以上4个基本特征入手。1、对音高概念的掌握。音乐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组成,有了音高才能形成起伏的旋律,所以,音准是唱好歌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同样跟琴唱的前提下,唱旋律的音准比唱单音的要好。我想这是因为当一条旋律分解成一个个单音时,少了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及比较,而变得更加独立,也就是说从相对音高转变成绝对音高。两者相较而言,相对音高因为有对比所以比较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我从较难的单音入手,再过渡到音程(小跳到大跳的过程),最后再逐步从简单旋律到复杂旋律过渡。因为单音是旋律的组成单位,单音能准确的唱好,又何愁旋律呢?2、稳定的节奏感。音的长短是音乐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稳定的节奏感无疑是唱好歌的基础。在教学中,先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运用多种形式,如:拍手、走跑跳、节奏游戏等,让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节奏感。另外,歌曲中根据不同的节拍会有有规律的逻辑重拍,卡住逻辑重拍就能很好的控制速度掌握旋律的韵律感,如四二拍,“强弱”的规律使音乐有很强的行进感;而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决定了旋律荡漾、舞蹈性强的音乐特征。相比较而言,三拍子的歌曲学生掌握起来比二拍子或四拍子差,就好比三连音的节奏比两个八分音符或四个十六分音符难唱一样。因为它以“三”为循环,打破了“二”或“四”双数的规律,所以在三拍子的节奏或歌曲教学中,会要求学生始终把握三角形或转圆圈的韵律感,卡准逻辑重拍。3、用大小不同的声音表现音乐。之前在稳定的节奏感中有提到音乐中的逻辑重音,那是音乐中根据节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重音。怎样用音量的大小来表现音乐不同的情感或音乐形象呢?举一个例子: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音量的大小分别表现白天和黑夜吗?先找一找白天和黑夜在音乐形象上有什么区别吧!白天,明亮、阳刚;黑夜,暗淡、柔和。那么白天的旋律用大的音量表现,黑夜则用小音量,示范给学生听一听,进行比较,找到规律,再举一反三。用相同的旋律表现男孩和女孩,或是用相同的旋律表现进行曲和摇篮曲等等,在比较与观察中,学生们会发现音乐也能这么好玩,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给教学强有力的支撑。当然,还有上行音乐渐强、下行音乐渐弱等音乐规律,都需要在演唱与教学中去发现并熟练运用,相信有了这些,我们的音乐会更有生命力。4、音色的变化。说到这里可能会问,同一个人能有音色的变化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运用身体器官以及气息的控制来达到变化音色的目的,因为不同的音乐情感用相对应的音色来表现可以增彩不少。如朝气蓬勃的歌曲用明亮干净的音色,而柔和、抒情或略带忧伤的歌曲更适合带有气声、轻柔连贯的音色等。只是,要能做到控制音色需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对发声器官的了解做为基础,这也要求我们老师要更加专业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三、 音乐理论打基础音乐知识在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我们理解与表现音乐的强大后盾,在以上提到的所有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量及音色中,都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也彻底贯彻了新课标中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上是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所思所想,起点很低,旨在让学生能唱准音、卡准节奏以及能较准确的感受、表达音乐。最后,我不得不提的是,培养乐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在每一个课时中贯彻始终,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情带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音乐之美,并享受其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