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方案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10年纲要的前提下,结合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教师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向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转变,为山西区域重点行业的人才技能要求为培养方向,和IT行业的龙头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在实际环境中锻炼技能,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人才质量的评价体系。为适应这种新格局,我院将拟将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申报本项目。补充一些网络技术的市场需要数据一、 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基础:-建设时间早、专业涵盖方向全、校企对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成熟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1999年开始成人招生,2001年高职招生,是山西省内最早开始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之一。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我院办学实力的提升,2006年至今,每年招收两个班,分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一个以系统集成为主,另一个主要是偏软方向的以web应用软件开发为主。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05年开始尝试校企对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开创了课程置换+课程实训+就业的直通模式。12年间培养已有30%的毕业生进入中软、用友、太工天成、光远、罗克佳华、九鼎等省内外大中小IT企业。课程体系现状:-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最新技术接轨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02年、06年、07年、09年四次重大修订,专业建设内涵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实现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和技能标准。目前我们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一)系统集成方向独立开设专业骨干课程:TCP/IP、路由、交换、无线、综合布线、设备维护、系统集成、故障处理、网管、安全、windows、linux、网络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工程文档、及多个配套实训项目等。存储、主机等课程将在2012年秋季学期开出;(二)网络应用开发方向独立开设专业骨干课程:C#、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ADO.Net、LinQ;数据库建模与设计、SQL编程、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维护;HTML、CSS、XML、ASP.Net、JavaScript、AJAX与jQuery;UML建模,工程技术文档编写;CMS架站;实训类型课程目前包括GUI实训、C/S架构实训、B/S架构应用实训、以及三层架构综合项目开发实训等。从以上列出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我们的课程体系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主流技术全面接轨”。中国职教学会教2011年黄山年会研讨了这套体系,从中提取各五门核心课程,高教出版社拟将列入十二五出版计划。师资水平:具有较强的教学团队。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工程师6人,并且所有老师均达到的双师型素质。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陆希教授,还同时担任山西省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理论研究工作组组长,长期从事我省我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并承担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省重点课题。此外,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共主持过省级课题5个以上,院级精品课程2项,参与“十一五”规划教材一本,教材出版5本以上。多名教师获得全国“软件创业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全国“系统集成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服务面向:拥有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和实践经验。承担IT公司和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面向运营商的公众业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面向煤炭行业的人员定位、产量系统、瓦斯监控、票证系统提供技术服务。优势与不足:根据省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对我省课程计算机相关专业摸底调查结果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优势:一是课程体系国内领先;二是师资队伍省内领先;三是专业带头人省内领先。不足之处:一是校内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二是教师队伍较大比例的教师生产一线技能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二、 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从传统教学型向技术服务型转移,把岗位技能要求转变为教学重点,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由企业或用户对学生进行考核。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生产过程。专业发展目标:(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推进校企对接,将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企业招聘标准,并且探索系统培养,按照本专业高职学生对接要求,建立与中职课程衔接的课程体系;(2)以继续提高学生在本专业的就业率为目的,转变培养方式,把知识点传授转变成技能培养,为让学生创造接近企业工作情境,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工学结合。同时强化项目实训的教学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与企业的互建,切实保证企业在学生实训中起到预期的作用;(3)强化教师团队双师素质的建设,鼓励现有教师进驻企业兼职或学习,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授课,打造符合高职教学宗旨的教师团队,只有拥有了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师才能生产符合需求的学生。(4)逐步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将毕业生的就业率、行业就业方向、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引入生命周期管理体制,从入学、过程学习、就业、成长过程进行评价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目前有两个人才培养方向:(1)面向系统集成及服务支持岗位群:培养熟悉OSI模型和TCP/IP协议、熟悉系统集成标准和市场规范、掌握网络工程项目设计和管理方案、掌握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技术、掌握不同平台网络服务的构建和维护、掌握网络安全和管理基本技能、熟悉网络故障的快速诊断方法、具备良好的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工程素养、能从事网络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施工、维护及销售等工作。(2)面向web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岗位群:培养熟悉互联网应用基本理论、掌握Web的前、后端编程基本技能、熟练使用.Net技术体系的Web架构、技术和集成开发工具、熟练掌握调试技能和API运用能力、具备建模分析与设计、架构部署与测试、文档等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从事数据库和互联网应用设计、开发、维护与销售等工作。三、 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1) 加强校企对接第一,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企业招聘标准,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课程置换+顶岗实习实训的办学模式;第三,完成校企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第四,引入企业人才和去企业培训,校企合作打造教师团队。 (2)探索系统培养,建立与中职课程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中,既要与企业用人标准衔接,也要和中职课程内容衔接,力求专业主干课程的大纲和课程标准与中职课程协调一致,做到教学资源的高效和课程体系的系统化。 深入了解中职培养方案和课程,聘请中职院校教师参与制定能够衔接的课程体系。(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小魏来弄)顶岗实训作为才培养重要环节,其内容要与课程内容互相配合。使顶岗实习实训使用学分制管理,分阶段进行,做到内容具体有的放矢,避免流于形式。营造在干中学和在学中干的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建设切实可行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对于基础性实训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对于外延性和应用性强的项目实训,必须和企业结合,构建校外基地,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顶岗实训。构建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一套;搭建虚拟实验室。 建立实训基地(4)打造专业所在的专业群建设,共享专业的教学资源,达到以一点带动一片的专业群建设。调整校企合作组织机构职能,改进服务功能,修订和完善工作职责;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优化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成实训项目总结报告。(5)强化教师团队双师素质的建设到2013年底,打造一支在现有专业带头人(1名)基础上,继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4名教学名师为核心、多名骨干教师为主的具有企业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学团队;形成来自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理念先进、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6)修订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将毕业生的就业率、行业就业方向、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引入生命周期管理体制,从入学、过程学习、就业、成长过程进行评价管理 专业建设实施步骤分以下几个阶段:1、 论证、调研、任务分解阶段、申报阶段:制定本项目申报资料 。2、 项目实施阶段:根据申报资料列出的项目目标,落实本项目各个任务。3、 总结完善,检查验收阶段:针对项目的各项检测指标,自测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执行效果,准备验收材料。组织本项目的校内外专家评估与验收。4、 专业建设成果推广阶段。四、 专业建设中的改革举措和保障措施(一)专业建设中的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改革:把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招聘用人的标准相结合;把顶岗实习实训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使用学分制管理实习实训,保证了顶岗实习实训实施的有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改革:理论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中学、学中练”的师徒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采用“工学交替,渐进深入”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动手课时达到了53.8%以上。在实训项目的具体完成中模拟岗位环境,具体包括:(1)教学时间模拟:模拟企业工作场合,集中项目实训时间(2)教学环境模拟:模拟企业工作环境,项目管理采用服务器版本管理(3)项目考核模拟:完成项目的同时,要求严格规范编写项目开发的技术文档,与企业项目规范开发对接。考核分面试+项目+文档综合考察。(4)项目人员管理模拟:项目完成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根据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分解所需知识点,本专业课程体系搭建的形式特点是“多线索、分层次、逐步推进”;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体思路是“系列化项目驱动专业建设,每个项目驱动课程知识体系” ;具体课程内容设计遵循“案例立模块,模块构知识”思路,围绕着“项目” 展开,提取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分多个任务执行,每个任务由具体的案例支撑。课程的知识点渗透到各个任务中。努力打造自己的教材体系。教学环境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真实的教学环境。具体体现:(1)基于Moodle教学网站:支持在线学习/考核;(2)V(视频)教学法:在线提供网络视频资料、教案、源代码,便于课后自习、和复习(3)虚机环境:机房采用虚机环境,解决共用机房环境引起的冲突(4)笔记本+WLAN+视频会议环境:上课学生自带笔记本,师生实时沟通,随时发放讲义资料,收发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和改革: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下,许可课程置换性学习,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就业。教学管理的改革:为了紧跟技术的发展,为了与企业用人紧密接轨,打破教学管理制度的僵化,做到以学生就业为本的教学管理改革,引入灵活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引入三方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二)专业建设改革的保障组织保障:我院实施院系两级的项目管理机制,在政策、资源、经费、制度、教学训练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责成专人专门负责;形成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同步协调本项目顺利实施。(1)成立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专业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各个项目工作组和项目建设团队,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成立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专业管理督导、教学方法改革与推广、教学质量评价等。(4)成立课程团队,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政策保障制定试点专业建设的优先发展政策,把网络应用专业作为我院专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