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新苏版 5第 3单元综合评估卷 01(文艺评论和随 笔)(解析)第 3 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基础巩固卷本试卷分第一卷 (阅读题)和第二卷 (表达题)两部分。总分值 150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 调节功能, 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 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 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 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 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 节 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 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 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 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 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 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 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 (古诗)走向格律体 (近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 而 是和格律体并存着, 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 体,有的擅长格律体, 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 各擅其能。 共同促使中国 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 这个转变发生在晋 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 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 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钅虑乎。 ”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 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米 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 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 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 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 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 说 诗晬语 )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 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 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 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 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 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 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 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 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 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以下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 变的一种特性。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表达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 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表达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 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表达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 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解析: C 项,“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原文第二段有“中 国诗歌是从自由体 (古诗) 走向格律体 ( 近体诗 )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 由体仍不衰退”之句。答案: C2、以下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 色。B、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 顶峰。C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 现象再也没有过。解析:C项,表述不正确,盛唐之后,声色和性情是顾此失彼的,“重性情,轻声色”之说没有依据。答案:C3、以下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 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 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 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 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解析:A项,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项,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C项,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 况。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于禁字文那么,泰山钜平人也。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 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 之,荐 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 拔之,拜陷陈都尉。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 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 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 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 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 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 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 公聪明,谮诉何缘! ”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 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 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复 从攻张绣于穰,禽吕布于下邳,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 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 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 庞德邪!”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潘,遣 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卒页,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 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 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选自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有删节)4、 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异:认为奇异B、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稍:稍微C禽吕布于下邳禽:捉住D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故事:先例 解析:稍:逐渐。答案:B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于禁有统兵才能的一组是(3 分)()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禁独 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乃入谒,具陈其状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汉水溢,平地水数 丈,禁等七军皆没A、B、CD解析:写于禁投奔太祖;写于禁处事从容;写于禁的军队 因汉江涨水而被淹这一客观事实。答案:D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太祖掌管兖州时,于禁和他的同乡到他那里跟随他,并被圭寸 为都伯,归属将军王朗。王朗认为于禁有奇异的才能,推荐了他,说 他的才能足以担任大将军。B、于禁和太祖谈话后,被太祖看重,太祖任命他为军司马,让 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威。于禁攻克了广威,活捉了张绣,因作战有功 被升为陷陈都尉。C黄巾军投降,号称青州兵,得到了太祖的宽恕。他们公开抢 劫。于禁大怒,征讨他们,列举他们的罪状。于禁因此受到太祖的肯 定和封赏。D建安二十四年,太祖派于禁协助曹仁到樊讨伐关羽。遇汉江 涨水,平地上水深达数丈,七军被淹。于禁投降,只有庞德坚守气节 最后战死。解析:于禁任陷陈都尉是在攻克广威之后,降服张绣之前。 答案:B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 加之! (5 分)译文(2)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 惭恚发病薨。 (5 分 )译文答案: (1) 将军能够在混乱中整理好队伍,讨伐暴乱的士兵,使 营垒坚固, 有不可动摇的气节, 即使是古代的名将, 又有谁能超过你 啊!( 关键词:整、暴、坚、加 )(2)文帝派人提前在陵屋上画了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于禁投降 的情景。于禁见了,羞愧愤怒,发病而死。 (关键词:豫、克、状、 惭恚)参考译文: 于禁字文那么,泰山钜平人。黄巾起义,鲍信招集联合众人,于 禁跟随了他。到太祖掌管兖州时,于禁和他的同乡都到他那里 ( 跟随 他) ,并被封为都伯,归属将军王朗。王朗认为于禁有奇异的才能, 推荐了他,说他的才能足以担任大将军一职。太祖召见他和他谈话, 任命他为军司马,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威,攻克广威之后,任命 他为陷陈都尉。 (于禁) 跟随太祖到宛, 降服了张绣。 后来张绣又叛变, 太祖和张绣作战,形势不利,大军失败,返回舞阴。这时军队混乱, 各自抄小路投奔太祖, 唯独于禁统帅跟随他的数百人, 边战边退, 虽 然有死伤但也没有逃离的人。 敌军追赶逐渐缓慢, 于禁慢慢地整理好 队伍,敲着鼓回去。 还没有到太祖的住处, 路上遇见十几个人身上有 伤,裸着身子逃跑,于禁问他们原因,他们回答说: “(是因为 )被青 州兵抢劫。”当初,黄巾军投降,号称青州兵,太祖宽恕了他们,因 此他们凭借这敢做抢夺之事。于禁大怒,命令青州兵说: “青州兵同 样归属曹公,你们还要做强盗吗?” 于是征讨他们, 列举他们的罪状。 青州兵急忙跑到太祖那里去告状。 于禁赶到以后, 先整理营垒, 没有 时间去拜见太祖。有人对于禁说: “青州兵已经告了你的状了,你应 该赶紧到太祖那里辩论清楚。 ”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赶, 追到 的时间无法确定,不先做好准备,怎么来对付敌人?况且太祖聪明, 诬陷告状又有什么作用呢! ”慢慢地凿出护城河, 安置营垒完毕, (他) 才去拜见太祖,详细地陈述事情的原委。太祖高兴地对于禁说: “在 淯水的危难时刻, 我非常着急, 将军能够在混乱中整理好队伍, 讨伐 暴乱的士兵,使营垒坚固,有不可动摇的气节,即使是古代的名将, 又有谁能超过你啊!”于是记录于禁前后所立的功劳,封他为益寿亭 侯。又让他跟随着自己到穰攻打张绣, 在下邳擒获吕布, 另外和史涣、 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固,攻破后斩杀了眭固。建安二十四年, 太祖在长安, 派曹仁到樊地讨伐关羽, 又派于禁 协助曹仁。秋天,下大雨,汉江涨水,平地上水深达数丈,于禁等七 军都被淹没。 于禁和众将登上高处望着大水, 毫不退避。 关羽乘着大 船冲到近处攻打于禁等, 于禁于是投降,只有庞德坚守气节最后战死。 太祖听说这些后,哀叹了很久,说: “我认识于禁三十年了,他为什 么在面临危险身处危难时, 反而赶不上庞德呢! ”恰逢孙权擒获关羽, 俘获了关羽的部下许多人,于禁于是又投降了吴国。魏文帝即位后, 孙权自称潘臣,派于禁回魏国。文帝接见于禁,于禁胡须头发雪白, 面容憔悴,流泪叩头。文帝按照荀林父、孟明视的先例安慰他,任命 他为安远将军。想要派他出使吴国,先让他从北边到邺祭拜高祖陵。 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