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调研感想 对我国农村养老状况的调研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其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无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原有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以及集体保障构成的三角型保障模式体制逐步瓦解,在此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 如何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但这个难题又必须解决。因为,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选择了此主题,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我国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最后给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一、当地的养老现状概述 由于当地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敬老院、社区养老等模式所起作用不打,当地主要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 在经济收入方面,相关研究显示。宏观视角中,农村老人可获得的经济支持力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当地为传统农业地区,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受惠不大;微观层面上,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个人和家庭为主,当地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总体偏低,家庭养老仅限于生存。 在医疗设施以及健康状况方面,当地农村老人的身体普遍较差, 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而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当地大部分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患有各种轻重不一的慢性疾病,但是由于农村基础医疗设施的缺乏而面临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大多数人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和昂贵的医疗费用而看不起病,看病贵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在精神生活方面,当地老人平时的消遣活动很少,他们整天面对的就是儿孙或配偶,精神生活极度贫困,丧偶老人的精神则更加空虚,缺乏亲情呵护。 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调查的地区分布是。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该村委会总人口360人,老年人口为766人,占人口总数的1.29。 调查显示,673的老人已婚完整,0的老人丧偶;共同生活的家庭人数中最常见的是人(36%),其次是5人及其以上(3.3)。被调查老人与配偶、子女中的一方或两方一起生活的占八成,而独居老人占总量的151%。 另外,被调查老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8%,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占1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仅占5%。 当地共有敬老院2个,床位50张。由于在当地送老人进敬老院被视为不孝行为,因此只有由于生活以及健康状况所致实在无法自理同时又无子女或者无亲戚可以提供照料的老人才选择敬老院养老,所以2个敬老院已经足够,入住率72%。 当地农村老人患病率达8%,其中病情比较严重的占20%。当地共有乡村医务室4个,每个医务室平均配备医生名,仅能处理常见小病,基础医疗设施缺乏得比较严重。 三、养老现状的具体分析 (一)经济收入方面 经济收入作为养老支持力的主要来源,在养老资源的购买和提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可知,被调查的农村老人的个人月收入较低。这些老人平均月收入450元,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老人占48%,01600元收入的老人占36%,物质生活总体水平偏低。需要自己干农活的占5%,小病吃不起药的占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则高达8。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老人的人数分布逐渐减少。个人月收入在100元以上的农村老人占2.%,存在一定的贫富分化。 子女赡养费、农业收入是农村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子女赡养费所占比例最大,为5。而依靠亲友资助、政府救助、退休金、征地补偿的农村老人占的比重都不大。因此,在养老支持力上,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子女提供的赡养费和农业收入。 (二)医疗及健康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由调查数据知,69岁被调查的农村老人中生活能够自理并参加生产劳动的占8.9%,而779岁的调查对象中生活自理并参加生产劳动的比重下降为35.4%,而在809岁中,此项更下降为7%。 关于当地敬老院。一个老旧的小院,七八位老人在晒太阳,还有些老人在房里聊天,陪伴他们的是属于自己的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和一个小衣柜,这是当地乡村敬老院里的典型场景。老人们依靠子女或是社会补助每月交的“托老费”在这里养老,休闲娱乐活动不多,只能看电视、聊天、打牌。虽然没有亲情,但吃穿不愁,生病时还能有人照顾。 农村老人的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家庭和合作医疗承担。调查表明,当地农村老人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20%)、家庭(47)和合作医疗(27%)承担,另外其他医疗保险也占6%。所以,医疗费用的负担仍在个人和家庭方面,不过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的推广,农村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表现出社会化的趋势。 (三)精神慰藉方面 随着年龄增长农村老人的孤独感增强,除了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支持和照顾之外,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不容忽视。对于农村老人而言,最担心的可能是生活没有保障和生病没钱医治,其次可能就是感到孤独寂寞。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没有感到孤独寂寞的约占半数,但经常感到孤独寂寞的农村老人约10.2%,偶尔感到孤独寂寞的占40.2,这表明五分之二的农村老人精神生活不充实,十分之一的农村老人孤独寂寞。究其原因,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特别是有的夫妻双双外出,甚至将小孩也带了出去,单独留守家园的老人增多,造成老人孤独寂寞,交际范围狭窄,缺乏交流对象。 文化娱乐活动作为农村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老人们 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安排。对此我做了专门调查,将老人的文化娱乐形式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看电视、打麻将、打牌、聊天及其他。结果显示:23%的农村老人选择闲暇时间看电视, 5.和7.4%的老人选择打麻将和打牌,选择聊天的老人占55%, 8.2%的老人选择其他,因此,聊天成为当地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形式。另外,在“村里是否组织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一题的回答中,选择“从没组织”的占 76.8,“偶尔组织”的占16%,”经常组织”的占5.6。可见,村集体较少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对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关心不足。 四、讨论 农村养老是亿万农民面临的现实需求,已成一个社会焦点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尚没有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能全部解决包括物质提供、精神慰藉、日常护理等内容的养老需求。加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这也决定了家庭居家养老仍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因此,养老制度设计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做好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衔接,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建立起人性化、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同时要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另外,因为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赡养服务人口的下降使农村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难题,因此完善农村养老机构也将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事实上,实现“老有所养”还有很重要的配套内容,就是“病有 所医”。农民老了最怕得病。要解决农民养老问题,首先要增加农村基础医疗设施以及医疗服务人员,同时必须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政府还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大病统筹的比例、提高专门针对大病的统筹补贴、加大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等举措,让农村的老年人能看得起病,真正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在改善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政府应该多建立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多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并培养一批心理辅助等专业服务人员。另外,除了这些外部帮助,更应该宣传改变现有的老人自身的养老观念,改变养老观念,应从年轻时候就开始准备,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准备,还包括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最好是从年轻时就培养兴趣爱好,老的时候生活才不空虚。 同时,加强孝道在社会观念中的宣传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前民政部副部长兼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宝库就曾在两会提案,建议把弘扬敬老传统是否孝敬父母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以及把敬老故事列入中小学和幼儿教材。在提案中,李宝库提到:“中国自古重孝。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