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潭夜坐阅读附答案 龙潭夜坐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8请简要分析尾联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此句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叙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5分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85分表述句意1分同:均被贬失意,1分但旷达乐观豁达潇洒。1分异:王诗感慨生不逢时,但仍持积极入世之态;苏诗对遭排挤打击而愤懑,有归去退隐之意。2分96分烘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沉寂。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叙述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高兴。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叙述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理解句意并抓住关键词分析其思想感情,然后与苏轼的情感进行比拟作答。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因此诗人与苏轼均因被贬官而失意;由“江北江南无限情“也无风雨也无晴可知,二人虽政治失意,却都很潇洒豁达。结合着注释2可知,前者被贬后虽然感慨生不逢时,却依然很积极;而苏轼“归去说明了他想归隐退去的情怀。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叙述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示例,首联、颔联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还运用了嗅觉、听觉的写法,动静结合、拟人等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这些手法的一般性作用分析其叙述的事物特点及情感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叙述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