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民初级中学新教师汇报课乡愁教学设计 新民初级中学 贾妮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余光中;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初步体味诗人的感情。2、掌握用具体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寄物托情的写法。3、感受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乡愁绪。教学重点1、以诵读为基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邓小平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曾针对哪个地方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他的心愿至今都没有达成,台湾与祖国母亲分离这么久,台湾人民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1949国名党赴台后,台湾和大陆从此军事对峙、政治隔绝,人民不要说相互往来,连信都无法投寄,有些赴台人员想着当时只是暂时离开,没想到一别就是几十年,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个,他在近半个世纪后再次踏入故土,他曾自己感慨“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1972年他思乡心切,在厦门旧居仅用20分钟就写出了饱含深情的乡愁。二、作者介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乡愁写于1972年。第一本诗集是舟子的悲歌著名文集白玉苦瓜 、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熟悉诗歌,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读音。(学生自由朗读)3、诗歌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4、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这些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诗人在这四个人生阶段的愁有什么不同?小时候(少年) 母子之别长大后(青年) 夫妻之别后来 (中年) 母子死别现在 (老年) 家国之别第一节:小时候诗人年少离家,在外求学,只有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要读出怀念、平淡的口气;(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长大后,成家立业,但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与爱人聚少离多。要读出遗憾,甜蜜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人到中年,这时母亲离开人世,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要读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节:年龄越大,越想要落叶归根,漂泊多年的游子想到自己的祖国却不能回去。表现出而今的惆怅、无奈与期盼。(学生子自由朗读)诗人一生都被愁绪萦绕,你们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那么语速应该是怎样的?忧郁深沉,语速要稍慢且舒缓。(学生自由朗读)5、大家有没有看出前三节与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呢?前三节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第四节升华为爱国之情。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应如何读这首诗呢?要读出感情的变化由浅入深。6、播放视频朗读(学生可跟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学生朗读。四、品味语言,鉴赏诗歌愁绪本是一种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小组合作完成(1)(3)题。(1) 、诗歌乡愁是通过哪些物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寄情,而诗中寄托作者感情的事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中考诗歌鉴赏题重要考察点之一,这类题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意象、分析意象、揭示感情)(2)、诗中四种物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正语反说,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分析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分别抒发了母子之情、夫妻之情、丧母之哀、家国之思,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血浓于水,那湾浅浅的海峡不会掩盖两岸同一个中国的事实,不会割断两岸浓浓的中华情,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最后我们一起再一次饱含深情的读一遍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六、作业布置 背诵乡愁七、板书设计小时候(少年) 母子之别 邮票长大后(青年) 夫妻之别 船票 亲情后来 (中年) 母子死别 坟墓现在 (老年) 家国之别 海峡 爱国情 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