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是指通过体外循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 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免疫吸附疗法是在血浆 置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血液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Terman首次采用体外DNA免疫吸附技术成功治疗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来,该项技术日 趋完善,并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2001年在英国召开的欧洲第一届免疫吸附研讨会上,与会 专家一致认为免疫吸附是继药物、手术治疗风湿免疫病之后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前沿技术, 它能使患者平稳地 度过危重期, 最大限度地提供“治疗窗口期”。2002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还把免疫吸附疗法纳入类风湿关节 炎治疗指南。免疫吸附疗法基本操作流程免疫吸附疗法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 建立体外循环并抗凝, 血液流经血浆分离器分离 出血浆,将血浆引入免疫吸附器与免疫吸附剂接触,以选择性吸附的方式清除致病物质,然后将净化的血浆 回输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目的。有的免疫吸附装置不需要分离血浆,而可直接进行血液灌流式免疫吸附治疗。免疫吸附治疗的关键部分是吸附柱, 包括载体部分、配体部分及两者间链接方式。与吸附对象(致病物 质)发生吸附反应的核心部分称为载体,固定于载体上、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质称为配体,两者间通过交联 或耦联的方式相互作用。配体的吸附活性本质是与吸附对象(致病物质)之间的选择性或特异性亲和力,即分 子间相互作用, 包括生物学亲和力(如抗原-抗体反应)和物理化学亲和力(如疏水交互作用)。目前可用于免疫吸附柱配体的物质有葡萄球菌A蛋白、小牛血清、多克隆抗人IgG抗体(Ig-Therasorb 吸附)、苯丙氨酸(PH-350和PH-250吸附)、色氨酸(TR- 350吸附)、Medisorba MG-50吸附柱、硫酸葡聚 糖纤维素(DSC)、多粘菌素B纤维柱(PMX-F)、直接全血吸附脂蛋白(DALI)、DNA吸附、C1q吸附、抗LDL抗 体吸附、糖蛋白吸附、各种解毒戒毒吸附、胆红质吸附柱(Medisorba BL-300)及各种细胞吸附柱等。免疫吸附疗法作用机制清除致病物质 很多疾病都是由循环中的致病因子造成的。这些致病因子包括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肿瘤坏死 因子、白介素、大量低密度脂蛋白、各种副蛋白、循环毒素和内毒素等。清除过敏毒素过敏毒素不仅可激活单核细胞和粒细胞, 还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免疫吸附可延迟 过敏毒素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扩大炎性反应。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吸附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使脓毒症患者的白介素1和白介素6合成下降,抑制淋巴细胞增生和 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另外, 免疫吸附还可恢复血浆因子、补体、凝血因子和调理因子功能, 恢复损伤细胞及 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 减少肿瘤细胞的封闭因子, 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免疫吸附可降低血清中的炎症介质,如补体和纤维蛋白原等。免疫吸附疗法适应证免疫吸附的适应证很广泛,包括: 多种风湿免疫病 ,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血管炎等。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肾脏疾病,与免疫相关的肾炎,包括紫癜肾、IgA肾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 如暴发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梗阻性黄疸等。 神经系统疾病,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和脱髓鞘多发神经病等。 血液系统疾病, 如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内分泌代谢病,如高脂血症、甲亢危象、肥胖症及I型糖尿病等。 中毒, 如有机磷中毒等。免疫吸附疗法应用现状目前, 免疫吸附技术发展已较完善, 尤其是采用膜性血浆分离技术后, 并发症减少。与过去常用的血浆置 换相比, 免疫吸附在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免疫吸附去除致病性抗体较完全和彻底, 回输给患 者的是其自身的血浆,无须补充外源性血浆及置换液,可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还可避免血浆置换中较常 见的枸橼酸盐中毒、凝血机制异常、过敏反应、低血压及低钾血症等。此外, 免疫吸附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 特异性,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耗材少,且价格相对便宜,是重症难治性风湿免疫病有发展前途的治疗 方法。目前, 国内已有医院开展免疫吸附治疗风湿免疫病, 免疫吸附对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 节炎、多肌炎/皮肌炎、白塞病及银屑病关节炎等均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和临床缓解率达90%以上, 配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则疗效持久。附参考资料:http:/www.jzfsmy.com/swyf_lc/1760.html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