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综物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一、综合评价1本试卷共四大题,1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题量与时间比较匹配。知识点覆盖物理选修3-2及3-5,试卷总体难度中等,试题结构和分值配置较为合理。知识点覆盖较全面,考点抓的较准确。2、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考查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有:物理学史、核裂变方程、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自感现象、光电效应、电压器、右手螺旋定则、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3、突出物理思维能力和方法技巧的考查,尤其是物理方法的考查,如第3、4、9、10、11、12、13题等。4、注重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第10小题实验为18分。实验题源于课本,考查实验读数、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5、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前面选择、实验题均较简单,最后计算题难度略大,得分均较低。试卷内容与大纲和教材的主干内容一致,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高中物理选修3-2、3-5的大部分内容,覆盖率为100%。试题有鲜明的物理学特点和广东省高考命题特色,基本上是常规题,没有什么怪题、偏题.二、选择题情况(抽样较好的一个试室统计):选择题总体来看9道选择题设计合理,内容涵盖了选修3-2、3-5的所有知识,学生基本能选出自己的结果,好的试室有16个满分(46分)一般都能在20分以上的的平均分。具体情况(1)题目1234得分率62.96%72.22%94.44%40.74%考查物理学史核反应方程交变电流图象电磁感应图象分析题目56789得分率68.52%46.29%24.07%75.93%25.93%考查原子物理自感现象远距输电光电效应电磁感应(2)1-9题平均分:26.52, 其中单项平均分9.70分 ,双项平均分16.82分(3)双项选择,只选一个答案情况:第5题:7.4% ,第6题:0%,第7题:11.1%,第8题:9.3%,第9题:20.4%失分原因分析:物理学史记不牢,记不准;核反应方程的意义不理解;电磁感应的规律、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方向、原理等不能综合运用,不够熟练。另外有个别学生粗心忘记把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卷上。今后教学建议:对于记忆的东西应强调学生多翻看课本,多记线索,可以从时间前后去记,也可从内容板块去记,也可从前后推理去记;电磁感应题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应重点从磁场开始,电路分析开始,结合电磁感应讲清原理,前后知识联系,多分专题,进行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如:图象类、电路类、综合类等。二、非选择题(实验填空题)。具体情况:(1)该题基本都能动笔作答完整,但解答普遍存在不规范表达。(2)该题得分率:52%,平均分:9.4分。失分原因分析:主要是对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实验原理理解不透,不知验证守恒式是什么,因此就不知要测量什么,需要什么步骤;对于第二电学实验,普遍存在是对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区分不清,同时实物连线存在不规范,有个别还把画电路图和实物连线搞乱了。今后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弄明白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尽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三、计算题。第11题基本情况:该题难度较大,题目使用的物理量较多,要用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学生答题不够理想,得分率为41%,平均分4.6分。失分原因分析:(1)学生审题不够仔细,误用计算电动势;有部分学生计算总电阻时,漏掉导体棒的电阻r;(2)本题中磁感应强度是在增大的,但部分学生理解不够,认为磁场是恒定的,因此,漏写公式,导致后面的计算失误;(3)本题第三问是临界问题,只要立式即可,但学生却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造成严重错误;(4)部分学生使用计算公式时,字母使用混乱,不使用题目给出的字母进行立式,如:写成,写成。今后教学建议:(1)注意学生的基础,重视区分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区别,注意两个公式使用的条件;(2)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注意临界问题的条件分析;(3)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写好个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要使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若题目没有给出的字母,解题时还要进行说明;(4)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平时还要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第12题基本情况:本题有3小问,是一道弹簧模型的动量、能量试题,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题型、知识点接近高考的要求,难度比高考低一点,比较适合考查现阶段的高二学生。该题共12分,平均分4.59分,得分率38%,其中零分率29.4%,空白率19.9%,满分率6.9%.失分原因分析:(1)动量、能量的基础知识薄弱,接近四成学生表现出完全不会。(2)动量(mv)与动能()混淆较多,基本单位也不知。(3)基本规律掌握不到位,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条件不理解,常见题型掌握不好。(4)对高考要求的能力要求,相当欠缺,高考物理中的三种基本解题思路,基本方法(牛顿动力学、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还没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欠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今后教学建议:(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教学。(2)注重基础,重视课本的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熟悉基本题型、模型。(3)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继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4)多尝试各种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加大物理的训练的量度和力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5)重视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物理的思维能力。第13题基本情况:本题考查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右手定则、电磁感应定律、圆周运动和能量守恒定律等。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从学生总体情况分析,得分率约40%,平均分5分。失分原因分析:(1)没有熟练掌握右手定则,导致判错电流方向;(2)对高一力学内容的圆周运动中没有支撑物恰好能到达竖直半圆轨道的最高点的条件不理解或已忘记,未能做好题;(3)第三问中对焦耳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电流应为恒定或为有效值)掌握不透,故用错方法;(4)对能量的守恒定律不理解。今后教学建议: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在物理解题时,形成从“审题展示物理情景运用规律达到解题目标”这一规范的解题思路。根据今次考试情况,总的来说,今后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进行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2)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还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要做到精讲多练。对于平时的练习定位要准,学生吸收不了的题一律不讲,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可以拿到分的题目上,力争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另外,学生做的题太少,所以依然要抓后课后练习的落实工作。(3)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物理思维习惯的养成针对本次考试出现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较弱等问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平时教学、练习和考试中进行强化。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较差,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平时备课应注重备学生,平时的作业应分层布置,平时测验不宜过难,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尝试学习成功的体验。(4)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近年来,物理实验在高考中占比重较大。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5)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及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学生能否顺利解决物理问题取决于构建准确的物理模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和提高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中学物理教材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正确识别、建立物理模型,熟练使用模型方法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物理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构造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